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自觉性不高的原因

点赞:16499 浏览:708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提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惯习”,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也需要加以关注.先进体育文化的传播,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体育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甚至社会体育将伴随他们的一生.由此,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研究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动机和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参与锻炼的能力,培养自主参与锻炼的“惯习”,是加快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

一、中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存在的心理问题

1.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动机水平较低

调查显示,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动机呈现出集中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大部分学生将强健身体作为锻炼动机,个别学生选择体育成就、促进社交、治疗疾病作为锻炼动机.说明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动机处于低级水平,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的的“强健身体”的锻炼动机选择人数最多,生理需要是马斯洛需要理论中最低级的需要;位居第二的调节情绪的动机可作为中学生为满足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较为低级的需要;排在第三位的减肥健美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尊重的需要而产生的;为实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选择体育成就作为锻炼动机的中学生不满一成.高级的需要之所以产生较少,是因为低级的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也就是说,因为中学生的体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健康程度,所以才产生了锻炼身体的低层次需要,只有当中学生的身体真正强健了,才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因此学校要为中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2.女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兴趣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七成以上的中学生对自主锻炼感兴趣,总体情况较好,选择该项的女生仅占半数;此外近半数的女生选择一般,远远高于选择该项的男生人数.反映出女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兴趣不足,这与女生的性别、个性有较大关系.因此,首先应提高她们的认识,通过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减肥健美,还可改善性格、促进社交、调节心情等;其次,广大家长和体育教师应结合女生的身体特点,多给予正面引导,争取她们态度的正向转化.另外,近三成的中学生选择一般,还有极少数的中学生对自主锻炼持否定态度.“一般”是一种中立的态度,即无所谓,它在某种情况下会向正、反两个方向转化,因此这些不确定的群体需要外在体育文化环境的影响、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家长的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等,慢慢转变她们对体育的认识,增强她们主动自觉锻炼的兴趣,使她们的态度朝正向转化;还有极个别的中学生对自主锻炼不感兴趣,导致她们不积极主动参与锻炼的原因不一定是体育本身,可能有其他因素,如场地设施不足、先天身体素质较差或不喜欢体育老师等.

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自觉性不高的原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情感与认识表现不一


调查表明,九成以上的中学生认为自主锻炼在强身健体上的意义和价值大,选择热爱锻炼并积极参与的意义和价值大的中学生仅占八成多.研究发现:高级中学绝大部分学生对自主锻炼在强身健体的认识方面持肯定的态度,但在自主锻炼情感上表示认同的人却不多.表明情感与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高于认识与行为倾向的相关程度,也就是说一个人,虽然对体育活动的价值评价很高,但不热爱自主锻炼,那么往往在锻炼时不卖力、不认真;而对锻炼的价值缺乏认识却对锻炼有好感的人,自主参与锻炼可能是全力以赴的.表明当认识和情感不一致时,情感就决定了行为倾向.由此,情感在一个人的行为活动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自主锻炼“惯习”的培养应该十分重视体育情感的感染与熏陶.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媒体需要加强相关宣传,争取有这一倾向的中学生将自主锻炼的消极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感,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4.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意志力较为薄弱

通过三种不同表现:不参与锻炼、参与锻炼和有锻炼习惯,来调查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情况.结果显示,有八成以上的中学生参与锻炼,但仍有近两成的中学生不参与锻炼;参与锻炼的中学生中绝大部分并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而是偶尔或在想到时才锻炼,有锻炼习惯的女生不足两成,男生占两成多.反映出大部分中学生参与锻炼较随意,想到或与同伴商量好时就锻炼锻炼,其他时间不闻不问.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坚持锻炼的意识或想法;二是有想法,但没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下来,女生表现尤为突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学生一进入高级中学,面对愈加繁重的学业任务和艰巨的升学压力,没有时间和心情锻炼身体;另外,有锻炼想法的中学生由于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锻炼枯燥、又苦又累、天气不好等,而终止锻炼.实际上,关键在于他们缺乏吃苦耐劳、坚强不懈的意志品质.

二、促进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对策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感到中学生不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动力不足,也有客观条件限制;既有家庭、学校重视督促不够,也有从小没有从点滴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另外,在应试教育的机制下,也确实挤不出更多的体育锻炼的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采用如下对策:

1.培养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志趣

目前,中学生有自主参与锻炼习惯的人数很少.基于心理因素,即内因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兴趣是中学生能够坚持锻炼的内因和关键.因此,学校和家长应从培养中学生的锻炼兴趣入手.

首先,学校和家长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和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己的锻炼动机:如针对体质差的学生,树立强身健体的动机;对于肥胖的学生,将减肥作为锻炼动机;还有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锻炼培养良好社交能力的动机;对于身体棒且性格开朗的学生则将体育锻炼当做展现自我价值和获得成就感的动机等.这需要教师付出爱心、拿出真心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去用心培养.其次,广大教师要主动抽出课余时间来帮助中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通过游戏、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组织他们锻炼,在活动中,用运动项目本身的魅力以及有趣的活动方式来牢牢抓住他们的心,从产生锻炼“兴趣”到获得“乐趣”,最终形成锻炼“志趣”而长期坚持下去.2.加强中学生亲身锻炼实践的磨砺

中学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要鼓励中学生亲身参与锻炼实践,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参与一些难度适宜的障碍运动,如拓展训练、攀岩、轮滑、游泳等运动项目,以锻炼他们在运动实践中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通过各种运动项目来不断磨练这些初出茅庐的中学生,通过克服各种各样困难的经验累积以感知、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形式深刻地储存在自己身上.亲身锻炼的经历是痛苦、深刻和难忘的,中学生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历经各种实践环节的磨砺,进而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适应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社会,最终形成各种既持久存在而又适应变化的良性性情倾向系统,进而指导中学生积极、主动、科学地参与体育锻炼.

3.营造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良好环境

首先,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家长等要树立正确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引导中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其次,体育教师与社会体育指导员要经常对自己习惯的教学指导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等进行及时反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做既“专”又“博”的新型体育教师或社会体育指导员;最后,中学体育教师要在对中学生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上下足功夫,经常与中学生沟通交流、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培养他们自主参与锻炼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参与锻炼的能力,帮助他们尽快构筑自主锻炼的“惯习”.

三、结论与建议

目前,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动机虽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其动机水平较低,大多是由强身健体的需要而产生的;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兴趣总体情况较好,但女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兴趣明显不足;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情感因素不足,科学认知有限,削弱了他们主动参与锻炼的行为动机;中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意志力普遍较薄弱,表现出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

教师和家长要主动了解学生的生理和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适合自己的锻炼动机,主动抽出课余时间积极帮助他们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教师和家长要鼓励中学生亲身参与锻炼实践,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上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难度适宜的运动障碍,以锻炼他们在运动实践中克服困难的能力以及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较为积极的个人“惯习”;体育教师要树立“三大立身理念”,并付诸实际行动,即:真诚地热爱学生是立身之本、广博的专业知识是立身之源、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是立身之基,最终帮助中学生成功构筑自主参与锻炼的“惯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