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有关小学语文教材评析综述

点赞:18850 浏览:835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几年有关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与讨论越来越多,就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争议问题,从整体评析和教材知识内容两个角度作一综述.

关 键 词:小学语文;教材;评析

教材从广义上是指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学习的、负载着知识和信息的材料.狭义的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所编写的,能够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师和学生用书.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笔者检索了“中国期刊2007年至2011年全文数据库”,检索项“篇名”,分别输入检索词“教科书”“教材”“课本”“小学语文”等,逐篇阅读共筛选得到有效篇名55篇,其中硕博论文共6篇.本文从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争议问题,从整体评析和教材知识内容两个角度作一综述.

近五年有关小学语文教材评析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从小学语文教学整体评析角度分析

近几年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教材的文本上,争议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即真实性、儿童性,经典性.教材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教材改革也最容易牵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

1.教材真实性的争议

对于教材的真实性,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一是对是否与事实相符合的争议,如,郭初阳老师曾认真考证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名为《陈毅探母》的文章,被证实是虚构情节.二是对现行教材是否涉及剽窃和篡改的问题.在我看来,对教材真实性的争议意义并不大,这些课文被选入教材中,都经过了专家们的斟酌,有其自身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对教材的文本求全责备,而应该从教材的整体性出发去寻找解决办法.

2.教材儿童性的争议

现行的语文教材缺少儿童性,用成人的角度和价值观去要求孩子.对孩子进行道德说教和知识灌输.有研究者在对《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分析后,认为文章可以用“少年的老年化”一词来概括,课文呈现出来的是成人的自以为是,而忽视儿童的天性.也有的一线教师指出,目前教材比较规范,不仅教会孩子日常用字,也培养了他们的美好品德.

3.教材的经典性争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选文要求:“必须典范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以典范性为主.”然而根据统计,80%以上的经典作品都多少被改动过.例如,当代散文《北京的春节》,“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原文是:“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改后的文章似乎“简明”了,但是其丰富性与情感性却荡然无存了.

二、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论述

1.教材中有关“人物”类的评析

人物是语文教材的重要要素,是教科书编写者借以传递知识、呈现教育内容的重要手段,人物性别形象比较研究是许多人关注的.

现今小学语文课本中,男性人物在人物数量、职业、能力及知识上都高于女性.马开剑、马琳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形象差异问题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对所选教材人物性别进行统计,得出男性人物形象占总人物的75.0%,而女性仅占25.0%.有名有姓的男性人物出现的次数是女性的8倍.苏丹在《语文教材中女性精英人物的社会学分析》(《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年)中也指出女性在教材中的角色中家庭角色占到67.7%,社会角色仅占30.2%.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应增强对女性的关注.


2.知识内容方面

小学语文教材知识内容方面的研究复杂多样,包括识字、阅读、成语、诗歌教学等.语文教材涵盖知识量大,每一项内容都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现仅从识字、阅读两个角度进行讨论.

(1)小学语文教材中对汉字的研究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现行使用小学语文教材的不论是识字量,识写比例、编排顺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科学性,如,胡根林、陶本一在《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中指出从教学大纲的规定看,识字的总量差异较大,从2500、3000到3500,差额为1000字.各年级的识字量差别较大.类似的文章还有很多,如,曹建召、陶本一的《三套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用字研究》;王艳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拼、识交叉》等.汉字的学习是学习其他任何知识的基础,因此,对待汉字的学习量、质、方法等的规定要明确,不能一味追求识字量的多,而忽视了对汉字文化的教学.

(2)阅读方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自我建构.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围绕考试进行,很多情况扼杀了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高琦在《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的指导方略》中为语文教材的阅读提出了指导,他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必须建立在自我建构的基础上,他提出要从唤醒自我、深入感悟、构连生活、丰富表象四种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对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提出建议.刘荣华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课外书屋”的教学建议》(《教学月刊小学版》2010年)对课外阅读提出教学建议,从认识其价值到为开展其教学创设条件,提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3.插图研究

教材的插图除了有利于教学的基本功能以外,还是人们认识教材的重要媒介.所以,近年来国内学者越来越重视教科书插图的研究.插图具有激发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记忆、培养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和教育等功能,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内容单一,形式单调、主体欠妥等.如,朱瑛在《用好语文教材的第二语言》(《江西教育》2010年)指出课本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现如今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地领悟和把握教材插图的意图,对其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理解南辕北辙;李祖祥、陈元元《小学中年级语文教科书插图研究》(教材研究,2008年)中通过对插图的类型和分布的统计,得出描绘图的比例远远高于实物图和漫画图,插图整体显得单一.他对有的插图与内容、插图与主题不切合等方面都举例进行了说明.4.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研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如,朱家珑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文化价值的取向与构成》中从文化价值的取向与构成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语文教科书中文化世界的构建,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这种使命是以“整体影响”的方式完成的,希望教科书中的文化世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表达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李芳在《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隐性价值分析》中从隐性价值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还有的学者从教学内容的价值、教科书选文价值等角度进行了探讨,可见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三、引发这些争议和问题的原因

语文教材无论是从整体上引发的广泛争议,还是从内容的知识透出来的问题都有其一定的原因.张俊列在《语文教材争议评析》中指出语文教材引发广泛的争议,其原因,一是多元价值观的诉求;二是教材管理体制的变革;三是教材编制水平不足.现行的教材编写通常以一些专家、学者、出版社为主,缺乏一线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参与,教材内容某些主观意识过浓的现象.除以上原因,我认为在社会历史问题、国情问题、学科理论问题、利益问题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都有很大影响.

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争议和批判,很多时候只是“举例说明”,很少对教材做全面调查,也没有量化分析,因此,很容易造成以偏概全.很多人只是一味地去纠错去较真,对文本求全责备,而很少从实际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当然,在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和批判中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吸收、改进和完善.我个人认为应该将重点放在怎么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思想,怎么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这个工具,而非只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

1(3).

[6]张俊列.语文教材争议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

[7]蒲志安.小学低年级教材插图的认知、教育功能与定位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8(9).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