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儿童心理学应用

点赞:33540 浏览:1559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数学因其枯燥往往不被学生喜欢.结合儿童心理结构的特点和数学的学科特点,就如何改进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做详细阐述,对于其他学科,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儿童心理学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一、儿童心理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背景

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是研究儿童的认知、记忆、意志、情感、社会性等心理结构的一门学科.处于成长期的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如能有效遵循、利用这些特点,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和方法.不但教学活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责任意识、社会意识也会有非常重要的帮助.相反,如果教师不能够很好的了解这些特点,盲目施教,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的消极影响.了解孩子的思维结构特征、认知结构特征、意识结构特征对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往往令教师头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常常让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呆板、空洞的公式让那些满脑子立体形象的家伙心生厌恶.豪无疑问,数学事实上的概念、公式、理论、法则是生硬的,抽象的.这是否意味着课堂教学就必须生硬、抽象.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学校数学教育本质进行了深入反思.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渐渐意识到:必须要将数学教学形象化、生活化、逻辑化.才能适应成长期的儿童的思维结构、逻辑结构、认知结构体系.

二、应用儿童的认知结构激发学习兴趣

在心理学领域里,认知指的是人的知觉、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处于7~11岁的儿童有特殊的认知结构:他们的感觉和知觉都特别敏锐,能够清晰的感觉到事物的变化.尤其是色彩、声音、不同于寻常的事物发展等都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表现为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但是注意力却比较差,人的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是需要人以一定的意志力、目的性坚持的注意力,而无意注意则不需要意志力来保持的注意力.儿童阶段的意志力处于成长阶段,所以有意注意的坚持力度不够,他们往往很容易就被分散了注意力.他们的逻辑思维力能力差,但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了解了儿童的认知结构,那么究竟应该怎么样利用这些特点来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呢.第一,要利用教学手段、结合生活实际,最大化的激发孩子求知的.求知的越强烈,兴趣就越浓.兴趣越浓,学习的动力就越强烈.动力则是满足需要的驱动力量.人们的有意识行为和思想通常都在动机的驱动下去完成.也是兴趣产生的最初来源.同时,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求知需要.

第二,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于学习兴趣有三个特点:一是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例如,某个老师讲课生动、形象.学生便会兴趣盎然,换另一个老师讲课方法欠佳,学生的兴趣会突然下降.二是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刺激,所以兴趣广泛,往往什么都想学,样样都感兴趣.却难以持久.三是和教学内容本身的难度有关.过于简单和过于难,都会让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教材的内容很简单,掌握知识不会感到困难,作业负担又不重,他们就会感到没有什么知识可学,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反过来,如果教材内容难于理解,作业过多过深,他们感到负担重,就会产生烦躁、焦虑、畏难的情绪,就会产生抵触学习的行为.以上三个特点都和儿童的认知结构处于成长阶段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的情绪、意志、认知都非常不稳定,所以在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后,要采取措施控制他们的学习情绪,使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经常保持饱满、积极、并逐步趋于稳定,变成自觉的潜意识的行为.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儿童心理学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第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呢?可以尝试以下方式:首先,将空洞的数学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情景教学法.将生活中的某些情景搬到课堂上,或者让学生实际参与其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扮演银行职员算利息、超市管理员算利润等.不但可以培养孩子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表达能力、模仿能力也是很大的训练.其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讲课尽可能用儿童语言,做到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易于接受.再次,积极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具体指导.

三、根据儿童的智力结构调整教学方式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认识的传授是发生于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他认为社会知识和逻辑数学知识主要不是通过他人来教,而是透过儿童“经历”产生经验去学习的.因此可知,不同的知识其获得的最佳途径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当因人而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不应把现成的知识体系简单的灌给学生,而是形成一种氛围,促使学生做主动地探索着,自己去组织知识体系,发现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好的教育应能给儿童提供一个情境,在这一情境中儿童能尝试事物,发现事物的意义;操纵事物,找出事物的原因;提出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把事物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并把自己的发现同其他儿童的发现进行对照.这样学习的方式才能促使儿童认知结构的变化和发展.

研究表明,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智力上正在发展数、关系、过程等概念.表现为具有了守恒、分类和排序的能力.明白数目和事物形式的相互关系,通晓物体的数目不会因排列形式不同而改变这个道理.他们刚学会了分类,形成关系概念的基础.它是根据事物的性质或关系对事物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依据事物的颜色或形状给事物明确分类.因为刚刚具备了数、序、排列、关系的概念.因此,不太能理解那些复杂的逻辑结构,他们往往凭着直观的意识和辅助的想象来判断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结构层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宜多采用列表法、图示法、明显对比法来直观的展示问题的形式和结果,而高年级的同学可采用复杂一点求证法、探索法等.


四、应用儿童的思维结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从儿童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联系性;培养有条理、有依据、思路清晰、因果分明、推理严密、言必有据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在课堂上应配合教学手段,循循善导,应用数学概念帮助学生通过推理、求证、分析得出问题的结论;对照概念、公式、性质、法则、术语、名词,通过再现、对比、辨识、理解来完成解题.

五、根据儿童社会性心理学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创造一些场景,让他们亲手在解决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的学生即使拥有较好的成绩,但创造能力、将知识转化成实际生活应用的能力较差.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儿童学生的求知欲强,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差,没有养成自已给问题寻找答案的习惯,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灌”知识,就会强化儿童学习的依赖性.因此,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是会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引导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讲讲停停,边讲边问,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思维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创新意识.

六、结论

当前,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具有不同以往的心理结构特征,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为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改革的理论依据.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下才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