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

点赞:22740 浏览:982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得到长足的进步.随着社会需求和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正在完成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规范化问题正日益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何实现产学无缝对接?如何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按照岗位的实践标准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制定专业课程标准越来越重要.

关 键 词课程标准;实践标准;产学无缝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71—02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得到快速的发展,在各高职院校大力提升内涵建设的今天,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随着各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规范化问题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教学模式是工学结合,开放性是工学结合教学的典型特征,这种开放性不仅体现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上,而且体现在教学体系的全面开放,如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场所、教学评价等.面对当前这一系列的变革,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究竟按照怎样的标准和规范来实施,从而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课程标准与实践标准的概念和意义

课程标准是在2006年国家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有关文件中首先提出的.现今,课程标准没有一个严谨统一的解释,大多数教育专家学者定义为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具体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实施建议及评价建议,充分体现课程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它是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依据.

高职教育致力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和任务、职业行动领域、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组织方法与教学评价、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建议和说明[1].课程标准制定的意义制约着专业建设和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最终事关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因而一直受到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实践标准就是基于工作岗位的职业行为标准.高职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第一线岗位的工作,专业课程的实践标准应该按照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来制定.通过市场、行业、企业一线调研,确定专业所对应核心工作岗位和职业实践标准,根据工作岗位的职业实践标准确定专业课程的实践标准.

2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的原则和思路

2.1制定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的原则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面向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维护与维修、行业应用软件、平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计算机网络及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岗位.制定课程标准时应遵循几条原则[2].

1)培养学生“首岗适应、多岗迁徙”的能力.课程标准应对学生将来必须面对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具体描述,同时融入计算机应用类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要求,通过相关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能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能拓展更加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课程标准描述具体.课程内容的描述应该是企业技术和管理通用的专业术语,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使用相应的专业工具,与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协作.

3)课程标准制定科学.制定时必须依据社会和企业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和人的职业成长和发展规律,提炼工作过程,依据工作过程结果,对知识进行排列,让学生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建构本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能够从事专业岗位工作.

4)课程标准的内容应具有动态性.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与应用层出不穷,企业对于岗位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课程标准的内容也应根据市场变化、企业需求和新技术发展动态更新和补充.

2.2制定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的思路

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经历调研、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反馈、修订的一系列过程(单强,《职业教育要满足谁的需求》,2012).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架构下,企业全方位参与,制定适合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标准.

按照高职院校为地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以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从社会、行业、典型企业及从业者等多个层面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未来趋势和职业活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充分了解区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及行业企业需求,形成调研报告.以此为依据,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主就业岗位及岗位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平台+模块”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形成普适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设计多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从而最终确定开设的课程和制定课程标准.

3专业课程标准与实践标准的联系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职业人”的主要标志是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学会生存、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是学生首要面对的任务.适应企业的需要,以“社会为本”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实现产学无缝对接[3],即完全以企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需求为导向来进行培养,全面了解企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因此,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突出能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强调教育标准与企业标准的融合.


在专业课程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课程设计要基于岗位的工作过程,课程内容的选定要基于核心岗位工作内容,基于工作实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阐述,明确课程目标,根据岗位的职业实践标准确定学生实践能力标准,通过此实践标准确定学生试验、实训和实习的内容和应达到的实践标准.职业性是高职课程的本质属性,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制定专业课程标准.

4总结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内在的“职业属性”,决定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在于满足于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产学无缝对接”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专业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它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开展实践、研讨教学问题的基础.充分理清专业课程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科学和合理地制定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认识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内容、制定者与受众等基本问题,准确把握专业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评价准则,规范专业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对于推进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