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教育家成长的现实土壤

点赞:18310 浏览:825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2年7月31日,对于重庆市奉节县长龙中学副校长刘家国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作为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中唯一一位农村教师,他刚刚完成了高级研修班学习任务.经过为期十天的集中研修学习,刘家国切实感到:“收获很大!”他准备写的一本关于教育方面的书,就是在培训期间完成了基本构架.

此次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高级研修班,是继2012年4月20日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正式启动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异地高端培训.而此时,距2010年7月重庆市教委出台《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已经过去近两年时间.


重庆市教委为什么要实施“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从方案制定到正式启动这两年来做了哪些准备?又将从哪些方面将“未来教育家”培养落到实处呢?

呼应时代之声,培养高端教育人才,引领教育内涵式转型

自2003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多次倡导“让教育家办学”.随着教育发展方式向内涵式转型,“培养和造就一批教育家”,让教育家办学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和全社会的一种共识与呼唤.

重庆教育经历直辖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在实现“两基”目标、化解“普九”债务等教育基础性问题之后,如何实现教育内涵式转型,发展教育优质资源,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关键所在.

如果说教师队伍整体建设好比一盘棋,要下好一盘棋,就需要运筹帷幄,整体部署.

2011年,重庆市陆续出台了《重庆市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重庆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一系列教师培养计划也在酝酿与成熟:高素质师范生培养“春森计划”、幼教师资全员培训“春苗计划”、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春蕾计划”、中职教师素质提升“春笋计划”、巴渝名家名师培养“春耕计划”等重庆市的意图很明确,那就是着力构建教师队伍职前职后相互贯通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在教师队伍整体提升中,重庆市教委清醒地意识到,重庆“一圈两翼”的不均衡格局,要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存在很大困难.师资建设要上一个台阶与高度,还需要从内部去激活发展的能量,通过培育高端教育人才引领全市教师发展.

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要实现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奋斗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第一流的教育家”.

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表示,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目的就是“立足重庆、面向全国、走向未来”,计划用3~5年时间整合全市乃至全国的资源,发掘培养一批能够引领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并能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校长和教师,推动全市高端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带动和促进全市中小学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建设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摆正“教育家”位置,立土实际,确立“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

提到教育家,人们往往会想到孔子、蔡元培、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然而,以这样的标准来定位现在的教育家未免要求太高,实现这个意义上的“教育家办学”也并不现实.如何确定重庆“未来教育家”的标准,成为摆在工程启动前的最大难题.

重庆市教委师范处处长田认为:“每个时代每个领域都有很多杰出人才,科学界有科学家,艺术界有艺术家,为什么我们教育界就不能有教育家?就是因为人们把教育家看得太过神秘,要求太高.社会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教育家,摆正教育家的位置.”

要成为“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呢?市教委通过对有经验的其他省市调研,结合本土教师情况,于2011年4月11日发出《关于做好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给出了答案.

首先,申请者必须是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只有来自于教育一线,扎根于实践工作中,才能更加准确深刻地把握住“教育家”的脉搏.“能成为教育家,一定是终身热爱、从事教育事业,并大多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专家组组长宋乃庆介绍.

培育教育家成长的现实土壤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家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其次申请者还须师德高尚,热爱教书育人事业,有突出的综合素质、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方面还规定了硬性指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或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5篇以上,研究成果获得市教委成果奖二等奖以上;曾在教育部有关司局单位或全国一级学会或在市教委组织的赛课中获一等奖.

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应初步具有独到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独有的教学模式或流派;校长应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独特的管理实践,所在学校特色鲜明.只有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与理论并指导实践,才能带动更多教师的成长.

依据这样的“本土标准”,市教委构建了一套严格、公平的学员遴选机制,经过个人自荐与组织推荐、资格审查、综合考核三个环节,对申请人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理论水平、未来发展潜力等素质进行全面考察,从140名申请者中确定了54名候选人.

2011年11月3日,重庆市教委在重庆教育学院举行了最后的考核.54名候选人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实际,进行了15分钟的综合素质现场答辩.专家组召开综合评议会,在答辩与学员的资料评审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全市32名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和6名培养对象提名人选.

建构个性化立体式培养模式,探索促进教育家成长的长效机制

教育家成长到底需要哪些外在条件的促进和支撑?在有限的经验中,重庆怎样探索出富有本土特色的培养模式?怎样深入推进培养工程的实施?这些都是“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所亟待解决的.

“对于‘未来教育家’的培养方案,我们借鉴了天津、江苏、北京等地的一些做法,结合重庆本土的实际情况,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视野,进行了充分论证.”市教委师范处处长田表示.

针对教育家成长的个性化特征,培养工程构建了个性化立体式的培养系统.

一是目标定位—评估导向系统.确定培养对象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规划.为每个培养对象度身写作专业发展评估体系,建立专业发展数据库,追踪考量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间的专业成长进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