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点赞:20914 浏览:948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政策沿革扫描:1980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这一时期教师培训目标为“学历补偿型”.1991年12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这一时期教师培训可概括为“学历提高型”与“能力提高型”并存.1994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确立了教师的资格、聘任、培养、培训、考核等一整套法律制度.2004年2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

纵观继续教育制度与政策发展脉络,法制化、规范化特点鲜明.一是政策法规的法制性增强,《教育法》《教师法》以法的形式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做出了规定,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奠定了法律基础;二是政策法规的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自上而下构成三个层次,同时下达配套的计划、草案、指标、办法、意见作为保障;三是政策法规的稳定性增强,执行到位.诚然,部分中小学教师在一系列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保障下,在各类培训中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能力,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在专业化进程中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培训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最为培训双方所诟病的是培训效果的低效性.

中小学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继续教育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聚焦现场

“聆听专家的讲座,观摩优秀教师做课是教师培训的常见方式之一.然而这种培训往往给一线教师的感觉是遥远的,高不可及的,讲座理论过于高深,优秀课难以模仿.许多教师在培训后认为‘听了过瘾,看了动心,可用了无用’”.我们看几个现场做具体分析:

镜头一:笔者与一所中学教师对话,中学教师是笔者同乡,1992年中师毕业后先在村小学任教,后调到乡中学,再其后调县二中,现留在县城教数学.笔者:这几年你进修学习投入的时间精力很多,收获很大吧.中学教师:哎呀!那还不都是混个学历评职称吗?大学老师教我们的那些,都是理论,学那些回来一点用都没有,有谁学呀!工作十几年了,不断地进修,专科、本科,现又准备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虽然拿到了许多,但收获并不大.我专科读的是数学专业,本科读化学专业,现在教的是数学,学非所用嘛.

镜头二:寒暑检测某中学阶梯教室,师训部门请来的本土专家坐在讲台上,面对台下的百人受训教师,将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复制”到教师培训中来,“我说你听,我讲你记”,教师培训成了“教师被训”.台上培训者坐而论道,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听者味如嚼蜡.台下教师如赶小集市,各行其是.面对听众越来越少的窘境,组织者不得不靠点名来维持培训的“壮观场面”.其培训效果低效性不言自明.

镜头三:几位接受新课程培训后教师的交流:那些专家们写的理论、模式,我也尝试在教学中运用了,可就没有他们讲的有效果,犹如邯郸学步,学了、做了,反而不知该怎样上课了.专家讲教学是交往活动,学生是主体,课堂教学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可我们一个班多则60、70人,少则也40多人,让学生当主体,还不乱成一锅粥?让专家来这样的班级试一试,看他怎样教.

二、场外思考

有效的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课改实验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培训的有效性怎样获得?什么样的培训内容能使培训教师真正的“培有所获、培有所得”?

场外思考1: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对“我为了什么提高学历?”的问题思考模糊.我们的政策、法规在不同时期依据时代特征提出教师入职发展要求,就那一个时期的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学历补偿进修是一个具体外在的专业发展目标,有其特定的历史积因.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迫切要求教师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需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而且必须开展自主反思和行动以探究自主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自主发展的关键是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只有具有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才能自觉地不断促进自我专业成长.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依赖于内外自主发展环境的创设,依赖于教师自主发展的评价和自主发展模式的建构,更依赖于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主动建构并形成反思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专业发展的反思能力,才会有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场外思考2:培训为什么没能提起教师的学习兴趣?培训者往往不了解教师需要什么,不清楚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空泛理论多,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少,培训内容、方法、手段缺乏新意,其实质没有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培训的根本主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为前提,哪来学生发展?培训者滔滔不绝以灌输的方式,强调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由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转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教学.新词汇、新概念满天飞,培训日久,“新”亦转“旧”,培训者自己依然新瓶装旧酒,自斟自饮,个中滋味难于与教师们共享.

场外思考3:培训的知与行难于合一.什么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心理学对此有系统的论述.“说出样子不如做出样子.”但即使做出了样子,教师们依葫芦画瓢地去做了,其结果又是另一回事.譬如培训中观摩优秀课.事实上,执教者背后的原理、方法、思想是难于眼观就模仿得到的,而模仿易于滑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窘境,“似我者死,学我者生”,谈的就是这个问题.知行合一,关键是要思考获知的方式,用真知指导践行.

三、寻找策略

1.要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增强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要培养具备自我发展意识的学生,离不开能够持续不断成长的教师.这样的教师能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自身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能主动地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新途径和新方法,也才能不断地自主学习新理论、新方法,并将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教师培训组织部门应该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教学反馈等形式,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就培训的时间、课程、形式等方面,给教师提供一个广阔的自主设计、规划自己未来发展的空间.教师拥有了个人专业发展自主,有了明确的自我发展的意识,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按照自我发展规划进行持续的、全方位的学习,才能结合工作与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使学习成为习惯,走向终身学习之路.学校要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性,让教师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使教师有获得专业发展的内在需和自主行为.增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