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

点赞:13868 浏览:583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使化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外,还应注意贯彻德育教育.中学化学教学的德育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化学史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态度教育.本文试从化学学科的角度谈谈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些想法.


〔关 键 词〕高中化学教学德育教育必要性

中国分类号:G633.8

在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其进行远大的理想、科学的态度、坚韧的毅力、吃苦的精神等优秀的品质进行养成教育.日积月累争取到高三毕业时在各个方面都有提高,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源和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怕吃苦、怕困难、努力不够、执著精神不够等各种品质的欠缺.教学中要在养成教育中渗透科学态度、吃苦精神的培养,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认真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诚信考试等方面要养成好习惯.学习过程中要动脑筋理解,不是死记硬背知识,回答问题要全面、准确,要弄懂知识间内在联系,才能准确掌握,学习中规律养成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坚韧毅力、吃苦精神、爱国主义的培养.

一、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美国大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学科教学的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还应该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素质,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教育的使命.学科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体,占学生大部分时间.德育工作绝不可忽视或放弃这一主体,不应该脱离这一主阵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按照不同的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可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全方位地对学生施以不同程度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实际,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熏陶与感染,产生体验和共鸣.这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因此,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应形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科教学是主要渠道”的新理念.化学教学是中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化学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利用教材内容中化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事迹进行良好品质的教育

1、早就有贤者说过:“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高一教材中“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知识里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他没有受过正式教育,14岁开始当小学教师助手,并终身从教.青年时期爱好过气象,从事过新闻写作.最终自学成才而成为化学家.

2、追求真理,顽强不屈.例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并已经发现了氟气,但一直未曾制得过氟气.又经过李巴维等科学家的研制都未制得,一直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很多科学家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有很多人中毒,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为了制取氟气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直到制取出来为止.

探析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德育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严肃认真,敢于创新.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按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这几毫克许多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三、通过教材内容中国内外化学家的一些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人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针”,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通过这些事例的学习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吃苦精神、坚韧毅力、爱国思想等方面的优良品质.

四、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主观性、片面性,避免思想僵化,引导他们运用正确方法,较好地记住学过的化学现象和事实,熟练地背诵出某些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定义,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答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在化学学习中,学生所要了解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以及构成物质的电子、质子和中子.教学中无法让学生直接看到物质的分子、离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过程,但是,如果能注意采用实验观察的方法,以实验观察到的化学事实和现象为基础,然后运用逻辑的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对所观察到的宏观现象做出微观的、科学的理解,就不仅能达到对观察到的对象做到本质、规律性认识的目的,而且能确信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性和客观存在性.

总之,通过化学中的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使学生能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