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

点赞:15313 浏览:689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是能够提高国民法律素质的一项重要策略,也是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未来的社会也需要具有良好法律素养的公民.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关 键 词:青少年;法律意识;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

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则是向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同时这也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其发展方向应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转变为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在向青少年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时,应要求其知法、懂法、守法、护法.青少年只有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才可能自觉自愿的依法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和履行应尽的各项义务.

在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未来的社会需要具有良好法律意识的公民.青少年即将步入社会,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因此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是学校的重任.

一、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一即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所谓德治,是以道德的教育、倡导、建设为手段来治理国家并达到人民行为举止优良、社会道德昌明、国家安定祥和.而道德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规范,指人们对善恶、美丑、荣辱、正义邪恶、诚实虚伪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道德与法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认可或制定的,以规范性文件或予以确认的习惯加以肯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而道德则是表现为一般社会意志,由人们内心省视、社会舆论和一般社会措施来保证实现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都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宁、社会进步发展,两者的目的一致,又同时具有相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必须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在不同层次上的功能,为同一个目标怎么写作.

在对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启迪人们在内心深处建立起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观念,才能树立起坚实的遵纪守法的基础,才能“防祸于未萌”;只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在行为上不突破法律的防线,也才能更进一步提高警惕性,强化道德的良知.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党和国家执政治国的根本方略,因此,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以加强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为中心,努力培育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民族精神.

二、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不仅仅只有国家和社会需要法律制度,法律与公民个人也密切相关.有些青少年由于法律意识淡漠,认为:我不去犯法,法律就跟我没关系,我学法律干什么?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观念,因而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极其重要且必要的.课堂教学是青少年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现今,每所学校均根据学生年龄层次的不同,开设了不同程度的法制教育课程.例如,1986年起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开始开设“法律基础”课.法制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当代青少年提高自身素质、维护自身权益的现实需要.

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法律意识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教学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青少年反感过于理论式的教学方法,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却拥有无比的热情与渴望.因此,在宣讲乏味的法条时,穿插很多当今的时事案例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安排专门时间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法制警示的视频,能充分调动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明显.这样有助于提高其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教育目的.

同时,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经的教育起点,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可以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一个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青少年养成优良的品性和遵纪守法的观念.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具体实践来完成,而家庭成员则必须参与到这一实践过程中.家庭成员必须为子女的发展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进行潜移默化的良性引导,这也必然要求家庭成员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因此,家长应配合学校严格管理子女,引导其多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学习或者体育活动.并且家长自己也应不断有意识地提高法律素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与子女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子女的隐私权,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并与学校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子女的成长.只有通过以上方式,家庭才能在树立子女的法律观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使青少年能够在法律意识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健康成长.

三、坚持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建设法治国家,发展中国自己的法律文明,是近代百余年来中国人心中的梦想,也是无数仁人志士不懈奋斗的目标.而法律的进步、法制的完善,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在法律进步、法制完善的重要过程中,法律意识的培养无疑为核心且基础的环节.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培养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更要求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均应参与到这一培养过程中.

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里,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各类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络,这些传播媒体均大大拓宽了青少年接受外界信息的各种渠道.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对各类外界事物越来越关注,这些传播媒体则应特别重视自己的宣传教育作用,担负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这些传播媒体一方面可以广泛拓宽青少年的知识量、信息量,使他们能够更多更快地了解当今世界形势,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反之,各类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如果是一些非健康的信息,则必会使一些法律意识薄弱的青少年误入歧途,在人生关键的成长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对于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社会应尽量减少传播媒体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作正面宣传,成为有助于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资源之一.例如,通过对一些很有教育意义的法律案件进行跟踪报道分析,使青少年能够参与讨论,以弥补其自身法律生活的匮乏,并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

同时,青少年应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学习法律知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首先,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校纪校规,注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其次,青少年应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法律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进行社会管理、维持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生活的基本规则,也是一个社会、国家的民众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共同生活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范.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法律意识是推进法治进程的先导.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生力军,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适时性,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张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