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教育

点赞:31016 浏览:1434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青春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它又称为青年初期,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因为身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又因为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保持儿童似的依赖性.青春期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而常见的就是逆反心理(青春期心理断乳).他们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反复的尝试、碰撞、回视,慢慢地走向成熟,在这段时间里,需要家长很大的耐心和开放的胸怀,静观他们的表演,适当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赞扬,这对于铸就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是非常重要的.

青春期生理变化很大,思想情绪也常不稳定,家庭和学校应注意其身心健康.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青春期中学生心理问题中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青春期中学生心理问题几乎百分之百与其家长有高的相关关系、心理问题能否有效解决也离不开家长的全心全意配合.家庭教育是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能否顺利走过人生这个转折期、能否健康成长、成材的最重要因素,而家长又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家庭教育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基础

家庭教育的重要功能是发展人的心理,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第二,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家长的心理品质、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性格特征都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心灵.人的心理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先天遗传和生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


2家庭教养方式对青春期心理的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采取何种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影响很大.有学者指出,目前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的教养方式.从现实情况来看,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主要体现在父母在同孩子相处时缺乏爱的分寸,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在家中处于特殊地位,事事都替孩子操办.这对于孩子的个性、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实践证明,在溺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会形成压抑、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的稳定性差等特点,还可能养成自制力差、感情脆弱、不合群、动手能力差等特点.

青春期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严厉粗暴型的教养方式同样会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孩子的自尊心.它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父母是否爱自己的想法,令孩子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对于孩子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极为不利.同时,还会使孩子形成有缺陷的个性,如自我中心、冲动、冷酷、淡漠、好斗、压抑、胆怯、自卑、孤僻等问题.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神经错乱,心理失常.

3家庭教育内容对青春期心理的影响

内容决定形式,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内容如何,往往也决定了他们自己所采取的教养方式.人格的确立、习惯的形成和兴趣的培养,无不受到家庭教育的内容的制约.总体而言,现代的家庭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品质教育、立身处世的基本规范、生活习惯养成、消费观念、劳动态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但现实中,目前的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育;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这使得青少年中体壮如牛却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身材高大却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知识丰富却能力低下.从特定角度看,我国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此密切相关.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

家庭教育内容的缺陷,不仅表现在家长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方面,而且某些时候表现在家长无意识对孩子进行了不良影响.比如,家长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经常在家中发泄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的家庭成员对现实的阴暗面看得太重,导致心理失调,信念迷失,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往往有一种迷茫无助的感觉,不良的心理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