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科学本质科学探究

点赞:15647 浏览:693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研读《义务段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下文简称《修订稿》),较之《义务段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实验稿》),清晰可见本次义务段课程标准的修订取向: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十年课改的方向,汲取了十年课改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回应了实践问题.《修订稿》的坚持与变化需要我们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研究,领会修订立意,缩短文本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以使文本能尽快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科学素养科学本质科学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化学实验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立意解读

《修订稿》结合十年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实验稿》中的7条建议整合为4条,突出了重点,增强了建议的针对性.其一,在课程性质的描述上作了修改,着眼整体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彰显学科性质,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其二,《修订稿》“目标要求”的水平划分、操作性、层次性等问题得到进一步明确,关注到知识的系统性和阶段间衔接,具体界定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内容的要求,确定了学生必做的化学实验,重写了“教学情景”素材、增加了11个教学案例;“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某些活动任务的设计考虑各地的实验资源,在操作性上得到加强,较好地回应了化学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提出的实施建议更有针对性.其三,增删了某些知识点,适当调整某些核心知识的学习水平层次等,落实减负精神.

对于我们一线教学实践工作者而言,推进《修订稿》的实施,需要在关注具体变化内容、强化评价改革的同时,更多地发掘《修订稿》变化内容背后的立意.统观变化,《修订稿》在“立足科学素养、彰显学科性质、突出科学探究”三个方面的立意十分明显.

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期待

“立足科学素养、彰显学科性质、突出科学探究”这三个方面内涵的理解与把握,需要我们作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才有望把顶层设计思想转变为实践层面的改进.

(一)立足科学素养:需要基于课标的教学

研读《修订稿》,不论是从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到课程设计思路的修订,从主体部分的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的微调,还是实施建议部分大刀阔斧的重写与不惜笔墨的铺陈,都立足于对科学素养内涵的把握,追求科学素养目标的全面达成.立足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加深对科学素养内涵的理解.在英文中,科学素养(scientificliteracy)通常和另一说法“公众理解科学”(publicunderstandingofscience)同义.它强调的是一种长期积淀下来的习惯、素养,是一种内在品质,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应当是指非专业人员对科学的理解程度,强调方法、观念和态度(Maienscheinetal.,1999),而不仅仅指一种短期的实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知识和办法这样的“科学专业素养”.

《修订稿》强调的是立足科学素养,把它落实到义务段化学教学实践中去,笔者以为应强化以下三个教学观念:一是淡化学科界限,提倡学科内及学科间的综合化.二是增强化学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即化学课程的生活化,在操作策略上提倡创设丰富多样的基于学科观念的教学情景等.三是加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注重科学的人文化,具体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加强化学史、化学哲学与化学社会学对化学学科教学的指导作用,加强基于化学实验的、有助于理解科学本质的科学探究内容和学习方式.因为,立足科学素养意味着要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应用,而且了解知识“可能产生的影响”;不仅“知道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理解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更加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在能力要求方面,更加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方法”,分析“科学探究”的内涵,强调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等.强调开展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提出发展交流、合作,使学科能力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和结构化.在情意方面,更加强调质疑与创新、谦虚与合作精神等等.

以上分析可见,以“立足科学素养”统摄修改内容的《修订稿》的实施,其实是新一轮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征程的开始,它再一次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修订稿》的同时,一定要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要求我们以“用课标教”来取代“用教材教”和“为考而教”的教学习惯,初中化学教学与评价皆要遵从于标准,确保学生提高科学素养,促进在拓展质量内涵基础上的达标,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具体实践相比,基于标准的评价、问责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还未全面展开,有待拓展和深化.要使《修订稿》由文本转为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始终基于标准,坚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设计教学方案,从制订学期总体的教学方案到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一以贯之地思考如何落实科学素养的目标,特别要注意挖掘化学知识所蕴含的科学方法以及价值观目标要素,在实践中能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


(二)彰显学科性质:提倡基于观念的教学

《修订稿》“前言”部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明确要求“在编选概念原理知识内容时,应重视以化学基本观念为线索,将化学基本观念渗透在教材内容中,通过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思想和基本观念的形成”.《修订稿》对学科观念的浓墨渲染,情有可原——一门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除了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确实更应该给予学生认识世界提供独特的视角、思维的方法和特有的逻辑.

基础教育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基础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种注重学科知识的记忆和积累,认为知识越多越好的传统“双基”观念己不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新时代的基础知识,不能再局限于化学学科知识,相比之下,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宋心琦教授在《对中学化学的主要任务和教材改革的看法》中提出:“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背诵和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他们的化学观念及作为某些观念的载体.[1]初中化学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参考《修订稿》提供的大量丰富的教学情景素材,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创设基于学科观念的情景,既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看待问题的化学意识,由此建构化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