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口语交际训练的心理学认识

点赞:6654 浏览:21960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在以前的教学大纲中是没有如此明确的.


然而,语文课堂中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施和落实,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美好.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口语交际课成了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对于每单元课后的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或者忽略而过,或者只是提一提,简简单单说说,根本没有时间或花费精力组织收集材料,开展活动.而作为学习的主动者——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堂上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刚入初中时,高举的小手消失了,抬头直视的目光不见了,大家低着头,默默地听着,记着,偶有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羞羞答答不能启齿,或者憋老半天,涨红了脸,也说不出几句话,即使说出来的话,也语无伦次.

其实口语表达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对中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主阵地当属课堂,因而研究课堂口语训练的心理认识,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首先,教师要转变落后的育人观念.

长期以来,教师们都有一个普遍的认识:即安安静静的课堂是一个效率高的学习环境,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被认为“油嘴滑舌”、“耍嘴皮子”,并且教师还不断强化“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等明哲保身的思想.导制课堂成了“一言堂”,老师只管把自己的观点、主张阐释出来,让学生当收音机,这样的课堂倒是没有“杂乱无章”之忧,可又何来“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新”之说!

其次,明确学生学习心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初期,由于他们的心理机能,特别是脑神经系统以及性的发育正在形成,因而促使学生的认识能力,感情和意志以及个性特性发生了特殊的变化.开始产生了“成人感”.正因如此,中学生遇事一般喜欢独立思考,不满足于别人已有的现成结论.他们争胜心强,敢于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取得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独立地位.而在现实课堂中,中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不轻易表态,害怕一旦发表了错误意见,会被别人笑话,降低自己的威信,这也是解释中学生在课堂上不爱发言的一个重要原因.

初中语文课堂口语交际训练的心理学认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针对学生这样的学习心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在课堂上敢说.

一、激发学生发展口语表达的兴趣

近年来,电视、报纸等各类新闻媒体举办诸多活动,如“青年歌手大赛”、“挑战主持人”、“模特大赛”等比赛都对选手们的口语表达要求很高.学生们由关注到羡慕,到模仿,这当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不断激发学生发展口语表达的兴趣.中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要让学生自觉的学习,必须要有兴趣作为学生心理上内在的激素.学生对发展口语表达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发表意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从何而来?究其实,从需要来.需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代表着新的一面,是促使人的心理及行为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当学生认为某种东西是一种需要的时候,他就会克服种种阻力,努力去得到它.所以,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中,把初中学生心理上的某种需要和口语表达的训练联系起来,就会使他们主动地克服自身智力活动中的“内向化”,冲破“闭锁性”,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提倡素质化分数

分数是学生心理需要上最实惠的东西,是激发学生发展口语表达的动力,我们可以把期末总分数和平常课堂主动发言得分挂起钩来.我曾在一个课堂气氛一向沉寂,很少有人主动发言的初中班实行“期末成绩二分制”,平常表现占10%和期末卷面分占90%.平常表现得分又分为两点:其一,每节课发言得分数占5%(可以讲故事,讲成语,模仿主持人等),其二,课堂发言得分数占5%.每周小结一次,一月总结一次,每月主动举手发言,而且答案基本正确的,一月加2分,主动发言但答案不正确的,加0.5分,如果课堂上不能主动发言,期末成绩的5%就被扣除.这样尝试的结果,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人更多了,语文课的形式更生动了,内容也丰富起来了.

三、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

争胜心强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争取胜利,使别人尊重自己,是中学生心理需要上又一种实惠的东西.想办法使学生处于争胜心强的辩论之中,也能改变课堂沉寂的局面,达到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课堂上,某个学生回答问题以后,老师先不作任何暗示,而是动员全班:谁能把这个同学的答案驳倒重答,谁能替原答题的同学维护答案的正确性,谁就可以得到大家的掌声.这样的引导使学生摆脱了瞻前顾后的束缚,很多同学都参与到语文课堂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四、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提问艺术

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是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做的事,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主动发言,务必讲究提问的艺术.如学习《桃花源记》一文,可以让同学们思考“渔人”这个主人翁的设置有何巧妙,为何不安排“砍柴人”或“寻找药材的人”;在讲《三峡》一文时,可将油画《长江三峡》投影,让学生在图片上找出散文中对应的诗句;在讲《湖心亭看雪》时,如何理解作者在与舟子同船的情况下,却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等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定要考虑自己所提的问题能否激发起初中生新的求知需要.如果能,则会起到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反之,则事倍无功.实践证明,只有提出那种稍高于学生的原有水平,经过学生的主观努力,又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新的求知需要.如果提出低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问题,学生因为没有新的探究内容而不屑一顾了;如果提出了超出学生原有水平较高的问题,由于脱离了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所提的问题没有必要的知识链接,因而,学生望而生畏,茫然,甚至怕答的内容不沾边,被同学笑话,就更不敢举手言论了.

总的来说,在课堂上对初中生进行口语训练是有其特有的规律的,课堂上老师恰当地启发引导,将会打开学生口语表达的闸门,而要做到“恰当”,认识并依据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是首先要顾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