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

点赞:17951 浏览:81560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愿望和能力为终极目标,改革课堂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基于以上认识,我尝试把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愿望和能力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所谓“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的有明确目标的独立的阅读实践活动.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课堂效率才能提高.同时,预习过程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肯定其学习方法(经验)的过程;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场所.预习是自学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前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或许由于教师的不重视,或许因为学生预习方法的不恰当,总之,初中语文预习这个老话题很多时候仍然是徒有虚表、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针对目前这种语文学习现状,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在语文预习这个方面比较重视,并从事课题研究,下面就预习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语文预习的重要性

古人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无准备的战争打起来胜算不大,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如同一场“战争”,而预习则是对“敌方”的了解.只有了解“敌方”的情况,才能在课堂这个“战场”上大获全胜.可见,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

学生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这样,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听课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状态.

2.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一般是学生自己独立地首次接受新知识,要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因此,课前预习实际上是课前自学.而自学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学生如果能培养这种能力,不单会大大地提高学习成绩,对以后走人社会也有帮助,离开老师,自己能够独立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自己的眼界,能更好地去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3.预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探索,强烈的求知欲会促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考,在听课时,对于弄懂的问题,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对于不懂的问题,强烈的求知欲又会促使他们去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解.在学习中,他们有了目标,就会有动力,学习就不再盲目,就会有积极性,那么,就会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会因此上升.

4.预习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学生预习时看过课本,所以老师讲的内容及教师板书,书上有没有,心里一清二楚.凡是书上有的,上课可以不记或少记,也可留下空白待课后记.上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长期坚持预习,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教师重视学生的预习,并非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它可以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一言谈”的尴尬局面,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利大于弊,它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语文预习的种类

初中语文预习通常可以分成学期预习、单元预习和每一篇课文的课前预习三类.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预习.

1.学期预习

学期预习指在检测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内容,一般为全册预习,从整体上了解和熟悉全册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首先,通读教材,清楚教材中每一单元的课文,然后明确教材的课文按什么要求分类,明确课文任务、要求、重点和难点等,从客观上把握教材;同时做好预习笔记,搜集参考用书,试做有关练习,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

2.单元预习

单元预习是指对一个单元进行预习.初中语文每一单元的课文有的是按体裁来分,有的是按内容来分,总之,有一定的规律,在学习新的单元课文之前,要用比较完整的时间预习,从整体上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思考学习的方法.单元预习一般利用晚上的自由学习时间和节检测日进行.如小说单元的文章,就可以事先收集有关小说的知识点,明确小说学习的重点.

3.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指针对即将学习的课文进行预习,这种预习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使用的频率也是最高的.对新课文的预习要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查阅自读提示、注释,诵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思考课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主题中心,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了解写作特色,欣赏品析佳句,质疑问难,查找资料,阅读相关文章等.预习吋不必面面俱到,但应视具体文章、据教学要求和训练重点安排预习内容.

三、语文预习的方法

语文课多是由一篇一篇内容上不相关联的文章组成,其中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笔者在平时的预习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初中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初中语文预习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在阅读中感知文章

阅读内容包括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文本教材、课文注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通读单元各篇课文,在这过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课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个性.当具体预习每篇课文吋,课前的提示及课后的练习均要去读一读,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当然,重点读的还是文本教材.通过阅读,感知课文、弄清文体.

2.在勾画中掌握字词句

勾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勾画出来.首先,勾画出文中难写的、意思不明白的字词或者是自己认为运用较好的字词,查阅工具书,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其次,就是勾画语句.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主要有三种文体,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虽然新教材已经淡化了文体的讲解,但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因此在勾画的时候一定要因文而异,不同的文体勾画的重点是不同的.例如,在阅读说明文的时候,着重勾画一些提纲挈领的语句,特别是能够概括文段中心的句子,勾画一些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重要的或者是不理解的语句,并进行简单的思考,如果不理解,可以留待课堂上去解决.

3.在查阅中拓展知识面

结合课文的注释和一些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学生可以将查出来的字音词意写在上面,便于以后复习.另外学生还要将课文中出现的而“读一读,写一写”里没有列出来的比较重要的生字词补充出来,这样就更加完善了.

除了生字词,如果条件许可,学生还可以自主查阅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如笔者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的小说单元时,事先就布置学生上网或去书店查阅有关四大古典名著及其作者的资料.通过查阅资料,不单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4.在探究中提高兴趣

学生在常规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读,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问题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实践证明,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学习气氛就越浓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如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一文中,面对范进中了举反而发疯这个事实,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在课堂上由此而引发了一番讨论,学生想到此便会进一步关注课文所要揭示的主题.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能够发现并深入思考,那么在课堂上必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课堂就会愈加精彩,学生的收获也会更多.

总之,语文的预习方法会因为课型的不同,学生的主体差异等而有所不同,学无定法,这就需要师生共同去摸索、去探讨.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预习这个老话题一直以来都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为了让学生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自学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应重视学生的预习,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