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感知物体的软硬

点赞:3584 浏览:106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软硬的属性,掌握词汇“软的”、“硬的”.

2.掌握比较物体软硬属性的方法,对身边物体的软硬属性感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物体软硬的属性,掌握物体软硬的概念.

2.活动难点:掌握比较物体软硬属性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摸箱两个,贴着软的、硬的标志物的筐两个;海绵、积木、橡皮泥、棒棒糖、手套、棉绒玩具每组一套;记录表人手一张.

四、活动过程

(一)摸箱,感知物体有软硬之分,掌握词汇“软的”、“硬的”

1.分组摸箱.

分成两组,每组一个“摸箱”,每人只能摸一样东西(规则:只摸不看).

(1)摸一摸,说出它是软的还是硬的?

(2)取出来,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

2.小结:箱子里面的东西,有软的,也有硬的.

(二)猜想,根据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1.提出问题.

猜一猜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

2.玩具分类.

根据自己的猜测,按物体软硬分别放入不同的筐(放棉花的筐代表存放软的物品,放石头的筐代表存放硬的物品),并交流.

(三)操作,掌握物体软硬的概念


1.分组操作.

(1)用什么方法知道它是软的?硬的?(引导幼儿发现操作的方法:捏一捏、压一压)

(2)发现什么了?(引导幼儿关注操作的结果,并表述)

能捏动的东西是软的,捏不动的是硬的东西;

能压扁的东西是软的,压不扁的是硬的东西.

2.认识记录表.

3.记录操作结果.

4.小组内自由交流,关注操作的方法、结果和记录表的使用方法.

5.以儿歌的形式总结:我是软宝宝,捏一捏,能捏动;压一压,能压扁.我是硬宝宝,捏一捏,捏不动;压一压,压不扁.

6.验证猜测的结果.检验猜想环节的玩具分类是否正确.

(四)寻找,拓展经验

寻找身边(身上、活动室、家里)有哪些东西是软的,哪些是硬的.

五、活动延伸

把操作材料放到科学角,供区域活动时继续观察、探索.

六、教学反思:讨论,促进幼儿的成长

1.在区别概念时运用讨论,掌握比较的方法.

【情境一】

在建立物体软硬的概念时,借助具体的软硬物体,让幼儿先用触觉感受物体,根据自己的猜想给软硬物体进行分类.教师提出:“你们刚刚摸到什么玩具了?把它分在哪个筐的?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幼儿比较物体的软硬,讨论自己的分类依据.最后,总结出物体软硬的概念,即软的物体,摸上去软软的;硬的物体,摸上去硬硬的.

【分析】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的重要特征是具有高度抽象性,而幼儿的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对于概念的掌握主要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形式.这其中的概念同化对于幼儿来说可谓是难上加难,即“幼儿要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必须以适当的知识点作支撑”.而如果在幼儿操作、比较之后,引入讨论的方法,在多向交流中领悟,那么问题往往能迎刃而解,使幼儿掌握物体软硬的概念,学会比较的方法.

2.在学重难点时运用讨论,学会分析的方法.

【情境二】

活动的重难点是认识物体软硬的属性,掌握比较物体软硬方法.教师提出:“你发现这些玩具中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你是怎么发现的?”这样,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讨论、探究物体软硬的属性,分析比较物体软硬方法.

小班科学:感知物体的软硬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软硬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最费时、费力的.这时,教师根据幼儿喜欢自己探索的心理及有表现自己的特点,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让幼儿“议一议”,发挥“集体”的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最直接的内趋力.幼儿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使得思维处于积极、开放状态,告别消极、被动的聆听吸收.经过广泛交流,有效地使幼儿的认识趋于完善,对所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在总结规律时运用讨论,提高概括的能力.

【情境三】

在幼儿探索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时,教师提出:“玩具娃娃是软的还是硬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幼儿分组讨论探索的结果.有的幼儿说,捏一捏就知道它是软的;还有的幼儿说,用手压一压也能知道它是软的等最后,师幼一起总结出感知物体软硬的要领:我是软宝宝,捏一捏,能捏动;压一压,能压扁;我是硬宝宝,捏一捏,捏不动;压一压,压不扁.

【分析】幼儿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逐步过渡,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让他们独自去概括某一主要内容,发现某一规律是很困难的.

在情境中,让幼儿边操作(比一比、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边讨论,通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总结规律.幼儿在讨论中,既总结出物体软硬属性的规律,又提高概括的能力.

4.在是非判断时运用讨论,提高辨析的能力.

【情境四】

在分辨手套的软硬时,大部分幼儿说手套是软的,因为手套能捏动;而一小部分幼儿说手套是硬的,因为手套压不扁.幼儿的争辩引发他们进一步的探讨,最后发现手套不仅能捏动,而且能压扁,只是压扁的程度不明显.

【分析】

当授完新课内容,往往要运用新知识判断哪些物体是软的,哪些是硬的,以了解幼儿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提供有争议性的材料(手套),引起幼儿的争论,“有争论才有鉴别”,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使正确答案浮现在头脑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辨析能力.幼儿在讨论中,通过亲自探索,不仅学会了比较物体软硬的方法,而且提高了辨别物体软硬的能力.

总之,讨论不仅能培养幼儿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巧妙恰当地运用“讨论”,有利于引导幼儿掌握比较的方法,帮助幼儿学会分析问题,提高幼儿概括的能力和辨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