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

点赞:31034 浏览:1440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在分析旅游管理专业目前的办学特点以及课程体系设计存在问题基础上,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依据和原则,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案,并对经济管理类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评价.

关 键 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旅游管理

引言

在过去的30年内,中国旅游业表现出了近两位数的告诉增长,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从1979年上海高等旅游专科学校诞生为标志,经过近30年的发展,据统计,到2008年末,全国已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所810所,培养了大批旅游管理人才,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多层次的旅游高等教育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是旅游管理学科建设在高校一直面临复杂的局面.虽然1998年教育部将旅游专业设置为管理学,成为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但在在旅游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多学科争办旅游专业的局面,如许多高等院校是将旅游专业置于其他专业之下,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其历史系、建筑系、中文、地理系下开设旅游专业,这一现象直接导致旅游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等基础建设方面充满争议.多数本专业课程体系与旅游业发展、人才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相关学者研究发现高校在构建课程体系发展中存在一下问题:专业课程内容重复、旅游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市场需求、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体系欠缺科学性、核心课程不统一、受依托学科的影响严重等诸多问题.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强调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方案.课程体系设计所反映的人才培养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要求,直接影响到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产业发展及社会的需要,也直接关系到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作为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在经济管理类院校内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具有明显优势,因此研究经济管理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对本专业发展更具有实际意义.本文试图以贵州财经大学的学科特色和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结合本校近5年来的实践,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进行一些研究,以期促进旅游管理专业人培养.

1.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薛秀芬.旅游教育学)

专业课程体系是否合理,很大程度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和人才的培养质量.

1.1以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

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整个课程体系的协调来实现,因此课程体系设计首先直接受到培养目标的影响[1].1998年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作了统一的要求,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大部分高校都参照这一培养目标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目前看来,国内各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得过于宽泛,面面俱到,过于宏观而缺少微观的把握,各院校间没有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特色和重点[2].而部分院校的培养目标表述模棱两可,导致培养目标很难落实到具体课程设置中,因而影响了本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2以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为依据

任何一个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都必须以适应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前提.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我国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品质提升,使旅游业所需的人才日趋多样化.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行业,旅游业不仅需要知识结构完备和专业素养良好的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需依据人才市场需求而不断变化.同时旅游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实践的教育[3],因此旅游高等教育应属于应用性本科教育,在课程建设上主要遵循产业需求导向,

1.3以旅游学科建设为依据

旅游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因此在旅游课程设置中,要注意学科知识的综合,消除学科彼此孤立甚至壁垒森严的对立局面,让学科知识良性发展,使学生的学习产生最大限度的累积效应.

2.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课程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是向学生提供一套比较完整的符合专业需求的知识能力结构.

2.1厚基础和宽口径

科学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专门人才不仅要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更为广泛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宽口径甚至按学科大类进行课程设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发达国家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课程设置.虽然旅游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下的分支专业,但旅游学的跨学科属性决定了旅游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旅游研究必然要求相关学科作为支撑.


2.2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

旅游业具有很宽泛的边缘性和融合性的特征,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怎么写作型行业,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熟练操作技能,因而课程设置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旅游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必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性教学的无缝整合.

2.3时效性和实效性相统一

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契合市场的需求,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也处于快速的更新中,高校培养的旅游人才要具备创新和开拓新产品的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需及时将旅游业的最新旅游行业需求动态引入到课程中.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在于能够培养具备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人的能力培养成为核心,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也应当取向能力本位.而目前的多数旅游高等院校课程设置就知识量而言基本能够满足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但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能力方面先天不足[4].

2.4科学性原则

旅游课程的设置权、决策权、调整权集中在学校一方,很多院校根据本校学科优势、师资力量情况来建立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过程中缺少与旅游企业与管理部门的沟通环节,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结果脱离旅游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需构建与旅游院校、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研究部门共同参与的机制,从而提高旅游课程体系的科学性.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