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如何为在职生开展个性化的英语课堂教学

点赞:4713 浏览:115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人才需求的国际化、文化交流的世界化,英语成为国际交流、技术合作、社会往来必备的重要工具和桥梁.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愈来愈密切,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相关规定、行为方式日益与国际接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会懂、会用一些英语,在一定的场合还要用英语交流.现状是,在职研究生的英语水平高低不同,有的英语学得少、用得少,有的英语学得不少,但长期搁置恢复困难,有的会看不会说,有的可以进行简单交流,但很不适应现在社会时代、岗位职责的需要.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在职研究生的英语能力水平,使其多快好省地掌握这个对外交流的工具,对党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党校英语教学现状

党校的在职研究生英语教学有着其独特的一面.首先,与普通高校相比,党校在职研究生的多样性和英语水平的严重参差不齐,给党校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多难题.其次,在职研究生大都来自各级国家机关和企事业部门,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单位,而且大都从事着与英语没有直接联系的工作.与普通高校大学生(通过国家英语四级/六级考试、毕业压力或就业压力)相比,其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迫切性和强制性要轻得多.最后,从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来看,普通高校的英语授课计划一般为两年,其中英语课程每周最少为四节精读课和两节听力课,有严格的教学大纲.党校的英语教学一般为一年,每周两课时.因此,无论是从党校英语教学的进度、难度和内容,还是从授课本身的连续性、阶段性,以及从学员的需求来讲,都有诸多矛盾和问题难以协调,难以满足当前现实的需要.需要做相应的调整,统筹规划,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三、个性化的英语课堂

1.词汇教学

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1972)[1]提出:“没有语音和语法,人们可以传递一点点信息,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传递任何信息.”不能熟练掌握和活用词汇,就谈不上真正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词汇的记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往往收效甚微.首先,学生们最爱抱怨的是“老师,单词总是忘记啊”或好不容易背了一大堆词汇,但又出现了能读不能说和写的困惑.原因在于学生过于强调了词汇独自的形、音和意,没有把词汇放到语块和语境中.其次,虽然能够勉强说一些,但听力跟不上,在与人交流沟通方面出现困难,是词汇不够丰富及对词汇语音变异不适应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构词法的讲解,帮助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常见的前缀“trans-”为例,最初接触的词是“translate,translation(翻译)”,transnational(跨国的),transatlantic(横跨大西洋的),transport,transportation(交通,运输),transpersonal(超越个人的),以及ATM机上.当我们把插入后,会显现“transaction(交易进行中等)”,或者是最近的大片tranormer(变形金刚),trans-作为前缀,表示“贯通,超越,变化,或,从一边到等另一边”等意思,掌握了“trans-”的基本意思,就可以根据上下文对陌生的词汇做出合理的猜测.

党校如何为在职生开展个性化的英语课堂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文化诉求

沃尔夫森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2]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强调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的“正确”,而且必须强调在文化上“得体”,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特别是代表我国政府形象的党校在职研究生.西方文化的导入和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实用能力.英语“文化”教育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1)工具层面

英语是交流的工具.最经典的是清朝李鸿章出访英国,在伦敦一家著名饭店举行宴会.他在致辞中说:“今天承蒙各位光临,非常荣幸,我们备有粗馔,没有什么可口东西,聊表寸心,不成敬意,请大家包涵等”当时外国客人就唏嘘一片,有的觉得明知饭菜不好,还请我们来吃,太不像话了.有的觉得酒菜十分丰盛,怎可说:“没什么可口东西”,真莫名其妙.次日报上刊登了他的讲话译文,饭店老板看后大为恼火,说李鸿章的话有损饭店声誉,并对他提出诉讼.这就是中西文化的最大区别,中国人讲究含蓄和谦虚,西方人认为一切要实话实说或以最普通的“Thankyou”为例,如何准确地使用这两个词,中西方文化之间是有区别的.如对别人的赞扬,中国人通常会用否认(哪里,哪里)以表示谦虚,西方国家的人习惯用“Thankyou”接受.“Thankyou”除了用来表示感谢之外,还可以纯粹地表示礼貌.无论是父母、兄弟、姐妹、亲朋还是陌生人之间,不管是别人帮你,或你请别人帮你,或是让路、开门、开窗,或是帮你转递物品,西方人都会习以为常地道一声“Thankyouorplease.”这是最基本的礼节.对于“Thankyou”,汉语的回答通常是“不用谢”、“没什么”、“别客气”等.但是英语的回答要根据不同的情景而定,通常有:“Notatall”,“Don’tmentionit”,“Youarewele”,“That’sOK”,“It’sapleasure”,“It’sreallynothing”,”It’yhonor.”等.因此,只有通过文化的学习,才能知道“whattosay,howtosayandwhentosay(说什么,怎么说,何时说)”,笔者认为工具层面的文化传递在于重点教会学生做到:说得“得体”,做得“得体”.

(2)知识层面

语言的学习,也是文化的学习.知识层面的文化是指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科技、文教等背景知识.缺乏这些知识会导致阅读困难或者理解偏差.如:“Pleaseetospendtheeveningwithustomorrow.Wecanplaycards.”“PlaycardsNo,tomorrowisSunday.Someotherevening.”(“明天晚上一起打牌吧.”“打牌,不,不行,明天是星期天.改天吧.”)这段对话中包含了宗教背景,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星期天被视为“主日”或“安息日”,是不允许有任何娱乐活动的.同样,西方国家两大重要的节日也与宗教有关.如已被中国商家炒的热火朝天的圣诞节是为了纪念基督的诞生,但众多的商家在装饰圣诞树时往往忽略了树顶的金色或银色的星星,那是基督的象征.复活节是为了纪念基督的受难和复活,有许多与复活节相关的词汇,13,Fridayface,goodFriday,Sundaybestetc.《圣经》中耶稣受难的日子是13号,星期五,因此就有了“Fridayface”,指“愁眉苦脸”“goodFriday”,并不是“好的星期五”,而是指“灾难的一天,黑色星期五”.13作为忌讳的数字,是因为耶稣和其弟子共进晚餐时第十三人是犹大.耶稣于13日,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星期日,会使人想到耶稣复活、做礼拜、过节,常常有神圣、欢乐等含义.这样,人们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说成是“Sunday”或“Sundaybest”.对于文化的导入,可利用直观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异国文化氛围,可根据教学内容收集和选择一些涉及相关文化的电影、录像、图片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英语国家日常生活情景,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了解.从电影、电视和录像片断中,学生不仅能听到英语,而且能了解英美人的手势、表情、身体语等非语言交际方式.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语言环境,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文化氛围.

四、结语

笔者认为建立个性化的党校在职研究生英语课堂,应结合学生现状和学生诉求,充分利用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英语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促进个性化学习,以达到学好语言和文化的最终目的,为对外交流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