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是附属品

点赞:2479 浏览:63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地投身家庭教育,但是,由于对家庭教育的概念、作用和使命不甚明了,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许多家长片面地认为,考试成绩是决定孩子未来命运的唯一标准,对应试教育的危害不加警惕,不知不觉把家庭教育当成了学校教育的附属品,使家庭教育丧失了魅力和作用,使孩子失去了健康和快乐.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学博士、教育专栏作家陆平川先生与家长朋友一起认识家庭教育的本来面目.

家长处境尴尬

宫农(小学五年级女生的父亲):我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心思全在女儿身上,是单位里公认的好爸爸,可是女儿却不这样认为.她有点怕我,因为我总逼她学习,逼她去上钢琴课和奥数班,她没有玩的时间,甚至睡眠时间都不能保证.唉!我也不想难为女儿啊!可是,她明年就要小升初了,谁敢不抓学习钢琴学了三年,马上要考10级了,难道要半途而废据我所知,女儿的同学过的也是这种起早贪黑的日子,他们的家长都提着劲、悬着心,谁也不肯落下.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什么时候才能理解

程婉莉(初二男生的母亲):是啊,孩子们的学业竞争,其实也是家长之间的竞争,所以家长必须狠下心来.孩子都贪玩儿,家长不盯紧点怎么行孩子暂时不理解就不理解吧,长大以后,等他们也当了父母,会明白我们的良苦用心的.现在,我的苦恼是孩子逆反,不肯配合我,经常跟我顶嘴.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要求我给孩子报补习班,最好请一对一的家教.回到家我一提这事,儿子就跟我翻脸,话说得可难听了,说我跟老师是一丘之貉,说我没主见,甚至骂我是老师的“帮凶”,和老师一起阴谋毁掉他.大家听听,这叫什么话!

主持人:恕我直言,你儿子的话尽管不中听,却不失清醒.

程婉莉:啊难道我错了

主持人:被孩子这样顶撞,难道我们做家长的不该反省吗老师在学校做老师的事,家长在家里做家长的事,两者应该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甚至相互制衡,但家长把自己的身份变成了助教,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变成第二课堂,这不是“缴械投降”吗这样做家长十分辛苦,却也十分被动、十分偷懒.

宫农:主持人说的对,家长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任务,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家长不得不服从老师,因为升学是看分数的,所以,家长的处境很尴尬.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什么都依着孩子,那孩子可轻松了,只要不学习,他们干啥都乐意,但是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学怎么办谁来负责还不是家长负责!

家庭教育不是附属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主持人:用左反对右或用右反对左都是偏激的想法,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偏废了任何一方,孩子都会出问题.检测设一下,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对家人没有爱和幸福感,对社会没有责任感,即使考上名牌大学又有啥用不幸的是,这个检测设在很多孩子身上已经变成了现实.

陆平川(教育学博士、教育专栏作家):我同意主持人的中肯之言,也理解家长们的尴尬.如果把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考试成绩放在一起,让家长选择一样,我想所有的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现实生活中,家长之所以拼命地单纯抓孩子的学习,其实是心存侥幸,以为孩子不会因为刻苦学习而使身心健康受损,等到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又用“一切都是为你好”来推脱责任.受害者是谁呢当然是孩子,而家长是最不情愿伤害孩子的——这真是一个令人痛苦的怪圈.

家长有权选择

严秀格(高一女生的母亲):是啊,面对孩子残酷的升学竞争,家长其实是被“绑架”了,又心疼孩子又不敢掉队,很痛苦,没有选择的余地.

主持人:家长或许不能改变教育体制,但并未丧失全部选择权利.比如,既然升学竞争很残酷,那么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多上一门补习班,家长还是可以选择的.

尹冬云(高三男生的母亲):懈怠意味着放弃,放弃意味着死路一条.有位家长说得好:“跟着走还怕跟不上,哪还敢逆着走”

主持人:休息并不意味着懈怠,苦学并不意味着高效,仅仅学习好并不意味着成功.

陆平川:没错,许多家长正以爱的名义破坏子女的健康成长,却对此浑然不觉或无能为力.实际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暂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家长们依然有选择的余地.无论家长如何选择,目的都应是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成长空间.当下,学校和家庭联手抓应试的局面,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家庭教育被挤压得几无立锥之地.

尹冬云:请陆博士谈一谈,家庭教育应有怎样的地位

陆平川: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作用,不可替代.培养孩子的个性、完善孩子的人格主要由家庭教育完成,只有父母才能一对一地、深入地观察孩子,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个性.学校提供的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基本教育,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孩子,不可能像家长那样细心地观察孩子每天的变化.所以,西方的学校为家庭教育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孩子甚至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中小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37分钟,比国家规定的时间少了1小时23分钟.中国孩子比美国、意大利、瑞士的同龄人每天要少睡四五十分钟,在高中阶段,这个差距扩大到了一个小时以上.

中国有些家长在分数和考试面前,可以不顾孩子的身体健康,其实是放弃了做人的基本教育.只有当孩子失去身体或心理的健康后,家长才会痛苦万分地反省:健康和分数,还是前者更重要啊!

主持人:有教育专家感慨,中国的孩子是非常聪明可爱的,可惜很多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被毁掉了.一半是被学校毁掉的,一半是被家长毁掉的.之所以出现这种令人痛心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提出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已经到了令人恐惧的程度.

陆平川:这方面,中国家长应该向日本家长学习.在日本幼儿园,孩子接受的训练不是识字、算术,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画本,没有数学、美术、音乐这些课程,更别说英语、奥数了,而是穿衣、换衣、收拾房间、整理物品等生活技能,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不紊的习惯.其实,这样做是在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这些技能和人格,在孩子以后成长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对文化课学习的促进作用.古人说“功夫在诗外”,家长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应全方位考虑,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意志品质、心理素质、价值观、责任感等都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家长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

教育是门艺术

李志华(初二男生的父亲):我对应试教育挺反感,恨不能让孩子在家自学,或干脆送孩子出国读书.我对孩子的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主,不太在意他的考试分数.我的烦恼是处理不好父子关系,最让我委屈的是,那小子偷偷画我的漫画,头上长角,手脚是鸡爪,戴着墨镜,旁边写着大大的“暴君”二字.画上有斑斑点点的针眼,好像是用针扎的.陆博士您说说,为什么儿子那么恨我我明明在保护他,为什么我在他心目中那样丑陋

陆平川:家长和孩子的血缘关系使孩子对家长有天然的信任和依赖,因而愿意听取家长的教诲.父母的喜怒哀乐时时刻刻感染着孩子,亲子之间的心灵相通使孩子时刻受到父母的影响.但家庭教育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掌握好教育的尺度对许多家长来说是一大难题.对孩子严格要求有必要,但过了头,不讲分寸,就会变成苛求,不但不能对孩子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束缚孩子个性的发展.平等、、宽容、自然是家长教育孩子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但一旦过了头,就会变成娇纵,家长也会失去教育的主动权.家庭教育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艺术.若不能很好地把握这门艺术,教育的结果往往与你的希望相反.

宋慧(小学三年级男生的母亲):我儿子学习成绩不错,只是有点“宅”,胆子小,女生们给他取外号,叫他“姐”.我可不想让儿子变成书呆子!请问主持人和陆博士,要改变我儿子的个性,该从哪里入手又该着重培养他的哪些个性

主持人:赏识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赏识他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他的失败,让他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陆平川:对.你儿子或许对人际交往有恐惧,自信心不足,或许是负面评价较多造成的吧建议父亲多带带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男子汉的榜样.另外,建议您为孩子精心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之中.要着重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孩子心中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

主持人:需要提醒的是,弥补孩子性格中的缺陷是家长的责任,可以找老师配合,可以让孩子在集体中锻炼,但不要指望老师和同学都来关注你的孩子.从这点来看,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属品.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