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性

点赞:5597 浏览:198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就业依然存在着不利影响,加之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导致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决定着个人的发展,影响着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关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和谐稳定.所以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性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势的基础上,主要从提高大学生可就业性的途径和方法的角度上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 键 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可就业性

前言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关系到高校毕业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影响着高校实现自身的教育目标,还与我国的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有着很大的联系.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经调查发现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大学生自身的可就业性,换言之,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性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1相关概念的界定

就业: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

就业观:是有关就业的意识、态度、想法,是影响就业的灵魂性因素.而态度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就业观,就有什么样的就业行为,所以只有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才能顺利地实现就业.

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能力主要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有关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学校所学课程与工作中具体运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力.特殊就业能力是指某个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和环境所需的某种特殊技能.

可就业性:是指大学毕业生谋取就业的机会或改变工作岗位的可能性,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潜力乃至生命力强弱的关键.准备提高自己的“可就业性”,就要不失时机地对自己的知识进行重组,才能进行重构,价值进行重塑,应该是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每个人具有的观念、必然的选择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2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2.1当前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以前我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学毕业生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一份好工作,但现在形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加工制造企业不停的招人,技术人才以及中高级人才短缺,而大学毕业生却一职难求.特别受高校扩招的影响,近些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59万人,到2010年这一数字达到了630万余人,保守估计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80万人.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本来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加速度就远远跟不上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速度,加之2008年全球发生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受到影响,众多小企业纷纷倒闭,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2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逐渐趋于理性

一是就业地点逐步向二线城市转移.以往大学生毕业后首选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就业,但受一线城市消费水平过高、工作压力过大以及房价较高等因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开始考虑到二线乃至三线城市工作.二是薪酬期望值落入合理区间.前些年,大学毕业生认为作为高学历人员应当有高薪酬待遇,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近几年,毕业生对薪酬期望落入合理区间.三是就业形式多样化.以前大学毕业生通常首选政府、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等福利待遇比较好的工作单位,但现在的毕业生也选择自主创业、深入基层等方式就业.

3提升大学毕业生可就业性的途径和方法

3.1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3.1.1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提高就业意识,明确就业目标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逐渐趋于理性,但是仍然存在只盯住“三大”和“三高”(即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的就业机会.由于缺乏对现实就业情况的了解,存在理想发展方向和现实形势不相符的问题,导致实际选择中的盲目、犹豫不决,不利于就业目标的实现.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就不应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在校学习期间应增强兴趣的广度,善于控制和调整情绪情感,培养就业意识的自觉性、自制力和坚韧性,树立力求上进的能动意识,积极主动地把握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会,抓好机遇,将就业观与人生目标相联系.


3.1.2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熟悉就业过程

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够了解,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前表现出束手无策.

大学生在了解就业形势的同时,还应主动学习当前的就业政策及就业过程,调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从个人素质条件进行重点培养,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根据个人特点和社会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与决策,或结合自身的能力及兴趣爱好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自主创业.

3.1.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良好职业素质

当前面临知识的急剧增加和迅速更新的双重压力,大学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的主动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操作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获取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大学生应将人生理想与职业理想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加强适应能力,培养懂法守法、诚实守信的品格,具有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职业道德,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3.2高校要有针对性的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就业性

3.2.1完善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创业知识教育

高校要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和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时间安排上一方面要及早入手,从入学开始,分层次、分重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要针对毕业生着重对学生的求职面试能力、就业技巧训练提供指导怎么写作,加强对离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在当前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培养大学生树立创业也是就业的理念,充分挖掘其丰富的创造潜能,讲授相关的创业知识,并要求学生认真研究成功创业实例,有效利用相关优惠政策,多方寻找风险投资与融通资金,组建具有相应能力与水平的创业团队.

3.2.2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教育

高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教学实践环节,通过校内教学实习课程、校外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多层次、多阶段的教学实践环节,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已经从在校期间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在参与团队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实践证明,在校企合作教育的同时创设了真实的实践活动环境,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合作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实战训练,有效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宋洁.90后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

[2]殷宝双,洪宝玲.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与促进就业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3).

[3]王光.大学生就业观念、能力、修养的教育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2010(3).

[4]瞿祥华,杨玲.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系统化培养解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

[5]回娅冬,胡伟.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