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点赞:25990 浏览:1191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欣赏是一种情感加认识,感受加理解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过程.美术欣赏的第一阶段就是当人们的视线接触到美术作品时产生了对作品本身的艺术形象或艺术语言的感觉,即欣赏过程中的感官欣赏,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欣赏者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形式较为完整的形象,称为知觉形象.这种知觉形象以作品为依托而来得更为具体,更为丰富、饱满.由于在欣赏过程中渗入了欣赏者的情感,这一阶段被称之为情感欣赏阶段.作品在欣赏者的头脑里进行了一次再创作.这种创作的过程在整个欣赏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得到欣赏成果的关键.不难看出,从感官欣赏阶段上升到情感欣赏阶段,都是以欣赏者的情感作为依托的.因此,情感在整个美术欣赏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情感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到底如何培养呢?

一、“故事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一节课的开始至关重要.“万事开头难”,如若设计安排得新颖得当,就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利用有关课程内容的故事作为开场白,一则可以满足学生求新求奇的心理,激发其学习兴趣;二则可以用故事的色彩感染学生的情感,为整堂课铺上一个情感的基调.譬如,在上工艺美术紫砂壶的欣赏课中,就可以引用一个流传于民间的传说:在南宋年间,一书生上京赶考,若干年后回乡居然发现当年离家时沏满水的紫砂壶原封不动地放在原处.打开壶盖,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这个故事会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为什么壶里的茶水能放这么久不变质呢?这种壶的材质和构造是怎么样的呢?此时,教师就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自然而然地引出教学内容.学生听后一定会为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手工艺感到惊叹不已,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在这种气氛下教学,将会取到良好的效果.又如,在欣赏我国著名花鸟画家朱耷的作品时,就从作者落款的特点入手:“八大山人”这四个草书看上去既像“哭之”,又像“笑之”字样,向学生讲述作者的身世,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一股冷峻而不可企及的高士气派,倾诉着他孤臣孳子的亡国之痛,因此他的作品枯索冷寂,满目凄凉,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以缘物抒情.学生听完故事后再去欣赏他的作品时已不再是纯粹的感官欣赏,而是用情感去欣赏.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美术欣赏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各抒己见”促进情感交融

不同情感是不同的心理因素决定的,学生的个体心理就是指学生单个人的心理.由于每个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所受教育、个人爱好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导致了个体心理的不同,这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个体情感,我们不容忽略,而应充分挖掘.如在欣赏法国著名建筑朗香教堂时,教师先不发表意见,而是让学生自己对作品做评述,进行自由讨论.有的说教堂的造型像一条正待启航的船;有的说教堂耸起的尖顶有一种向上攀升的神秘感;又有人说教堂整个造型就像一把巨型的遮阳伞等等,众说纷纭,不尽相同.在这种讨论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体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参与.在参与过程中,互相达成共识,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共体情感.共体情感与个体情感互为感染,互为交融.

在课堂上,教师是导演、是裁判.教学中可运用提问式、讨论式、座谈式等丰富多采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以及生生间的距离.要让学生充分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各抒己见,将自己个体情感体验表达出来,用个体情感去感染共体情感,共体情感又反过来促进个体情感的发展,在相互影响中达成双赢的目的.

三、“直观演示”丰富情感体验

直观演示教学是指教师以实物、教具等形式为学生展示实物、演示方法,或通过示范性操作来说明和印证过程等,是将抽象事物形象化的一种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是通过视觉感知美术作品的美术形象和美术语言的,所以,必须强调教材、教具的直观性.如果失去这种直观性,美术欣赏便无异于纸上谈兵,显得枯燥无味,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在上美术欣赏时应尽可能地多运用各种教具.如在欣赏建筑艺术的特点时,有关中外各种建筑的不同形态,可采用幻灯片、挂图、视频等多种手段展示给学生看,边展示,边提问和讲解,这种直观教学法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效果很好.又如在回顾中国美术的发展过程中,从战国时期的帛画到现代潘天寿,黄宾虹等作品都可运用多种手段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观后,无不赞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得到美好的情感体验.

古人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情感的运用.正所谓“以情动情,以情育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个性发展日趋和谐完善.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