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同伴互评软件在《英语高级写作》课程中的应用

点赞:10843 浏览:380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的核心是将基于网络的同伴互评系统应用于写作教学,即要求学生与同伴交换对文章的反馈,并依据反馈对文章进行修改.学生首先在系统中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然后作为评论者对别人的作文进行评阅,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最后他们根据来自同伴的评论改进自己的文章.学生通过基于网络的同伴互评系统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而且在诸如辩证思维和管理能力方面展现了更高水平,学习的动力更有很大提升.

关 键 词:网络同伴互评软件《英语高级写作》应用方法

一、概述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在写作技能的培训中尤为重要.多年来学生们接受并适应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他们看来,对学习负责的人应该是教师,学习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而非学习者自己探索的过程.事实上,写作水平的提高完全依赖于学生端正写作态度,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写作训练,因此写作课堂需对学生进行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摆脱对教师的依赖.Candy[1]认为学习自主性只有通过学习过程,才能不断培养和获得,也就是自主学习训练应该融入学习活动中.

网络技术的运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Bond[2]提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通过社会合作方式才有可能得到发展”.目前写作教学上的交流主要是学生和教师一对一的互动.学生各自完成作文然后由教师批改,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机会看到同伴的作品及相关的教师评论.然而写作研究者普遍认为在班里发表学生作品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时更用心,因为这使学生意识到读者的存在(Jonassen,1996)[3].同时在鉴赏他人作文的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培养.

基于网络的同伴互评系统在设计上充分利用协作性这一网络的固有特性,使学生通过协作学习,锻炼和提高自主英语学习的能力,并培养客观评价写作成果的批判性思维,同时养成反复修改文章的习惯.这个软件系统同时强调了反馈在提高写作技能方面的关键作用.以前有些学生在完成一项写作任务后便觉得完事大吉,对教师提供的反馈漫不经心,更谈不上对文章进行反复修改,教师由于批改负担过重也很少要求学生针对反馈意见对文章进行修改或重写.因此,学生缺失了认真思考评价意见并应用于写作的机会,写作水平始终原地踏步.基于网络的同伴互评系统为学生提供了收集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反馈信息的渠道,并有机会分享和评价他人文章.

二、理论基础

基于网络的同伴互评学习策略以社会构建论(socialconstructivitheory)为理论基础.社会构建论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即除了学习者为发展知识结构所进行的个体行为外,仍需要与他人交换、分享和协商并时常借助更博学的人的力量.该理论关注学习的社会环境,每个学习者都在这个背景下通过分享或质疑他人的想法构建和改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进入深层次的学习.由此,教学的目的就是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共享信息.教学互动也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同伴间的互动也是关键的组成部分.

基于网络的同伴互评软件在《英语高级写作》课程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主学习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软件介绍及使用

该研究应用了一套基于网络的软件实现同伴互评.软件程序使用HTML形式的界面进行网上互动,可以实现写作成果的提交、交换、评阅和展示的功能.另外,软件系统设计有公共交流区,方便师生发表对课程和软件的建议看法.该软件在维护系统安全和稳定的同时也尽量降低了应用的技术难度.

首先由教师在软件系统内注册课程并布置写作任务,明确细节要求,包括写作和评论活动的截止时间及学生需评论的作文篇数;然后学生在任务有效期内在线提交写作成果,系统同时根据教师设定的数量随机生成待评价作文的数据包供学生下载.学生所提交的文章都以其注册时选择的笔名为代号发布到系统的公告板上,供全班同学阅读.之后学生在认真阅读待评文章后在线完成对文章的评论.


为了便于学生在评论时把握重点、有的放矢,系统特别设计问答形式的页面,包括由教师事先准备基于特定文章写作特点而提的问题和作答空间,让学生以回答问题的形式逐步完成对文章的评论.学生可在有效期内多次进入该页面改进答案.系统默认的每个学生需评论的文章的数量为五个,因为多个评论者可以尽可能减少评判的盲区,即更多的评判者意味着更多的错误会被发现.另外,多个评论者能够削弱错误建议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当多个评论者都一致指出某个问题时,作者在修改文章时会对此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由此更多的评论者提高了可信度.

随后,软件系统将同伴反馈发送给文章作者,并自动将针对同一篇文章的评论进行归类.当有新评论产生时,作者将收到电子邮件通知,同伴的评价意见也随文章一起发布在公告板区,任何学生都可查看.接下来学生根据反馈信息修改文章并上交终稿.学生在修改作文期间可随时查阅之前收到的来自同伴的评论.最后由教师提供对终稿的评价及修改意见,教师评论也将出现在公告板,学生可以方便地对比自己与老师所提建议之间的差异.在这个阶段,教师对每个学生写作任务的评估不仅包括其修改后的写作成果,还包括该学生对同伴文章作出的评论.每个写作任务结束之后,系统将生成以学生的笔名为目录名的文件夹,包括写作的初稿、修改稿及同伴的评论和自己对同伴作出的所有评论.

在这个软件系统的公告板和讨论区域,学生不论是作者还是评论者都是以笔名形式存在,也就是说,评论者不知道所评文章是谁写的,文章作者也不知道是谁评论了自己的作品.这种匿名形式很重要,因为如果知道了真实身份,作者和评论者的判断力就将有可能降低,但是教师可以明确知道所有真实信息.

四、研究设计

本次实验的受试者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共30人,所学课程为《英语高级写作》,实验持续时间为一学期.学生在课程开始前进行了写作前测,采用2007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作文题目,是为了调查研究对象在研究前的写作水平.在学期过程中,按照基于网络的同伴互评系统的程序步骤完成了十次写作任务.在学期最后一周学生以2008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作文题目进行了后测,距离前测约四个月.学生在这门课程的最终得分由他们在十次写作任务中的表现决定,因此要想获得高分,学生就要扮演多重角色:首先是一个专心的作者,然后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评论者,最后是认真听取同伴建议后完善文章的改写者.由于最后是综合性给分,学生不仅要独立认真地完成各项写作任务,还要对同伴的文章给出具体的合理化建议,蜻蜓点水或全篇都是溢美之词的评论将视为无效.在实验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了关于新写作学习模式的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