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理迁移

点赞:29794 浏览:1412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复杂性及相关学科发展的相对成熟使得理论迁移成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可行之道.在理论迁移中,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与内容维度指明了职业教育研究的选择与方向,而理论来源多样性、理论选择适切性、理论归宿本土性、理论应用实效性四大基本立场则是保证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理论迁移有效实现的基石.

关 键 词:职业教育;理论迁移;迁移向度;迁移立场

作者简介:陈甜(1982-),女,重庆市人,贵州省毕节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林克松(1984-),男,江西上饶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朱德全(1966-),男,四川南充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科建设重大项目(课题编号:2012-ZD-04),主持人:朱德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7-0010-04

二十多年来,我国已经在行政体系层面和学校体系层面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但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在国外理论的强势下仍然逡巡守旧.在我国当前及今后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建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与动力基础,强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而在我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理论迁移又不失为其中的可行之道.

一、职业教育研究理论迁移的必要与可能

理论迁移是一种理论对另一种理论的影响,理论间发展的不平衡是理论迁移产生的流动性根源.“当一门学科正在产生的时候,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借鉴所有现成的科学”[1].可见,学科之间的理论迁移是学科发展的历史长流中固有的现象形态.

(一)职业教育研究理论迁移的必要性

首先,职业教育学科的卑微地位呼唤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迁移.近20、3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如火如荼,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职业教育发展并不等同于“职业教育学”的发展,职业教育学科地位并未因职业教育卓越价值的彰显而得以提升,职业教育仍被视为只关心人的动手操作技能的教育活动,被视为职业指向的教育活动,被视为工业经济的附庸和政治权力的奴婢,现实价值再大,也未摆脱其卑微性.职业教育更因其缺乏“慎思性”的定位而被归属于低层次的技术能力教育,在学科地位上“理所应当”地被排斥于大雅之堂,致使职业教育研究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仍然缺乏应有的学科地位.

其次,职业教育研究自身水准不高要求研究的理论迁移.职业教育研究整体性水平不高是当前困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近年来,伴随职业教育在怎么写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功用日益彰显,职业教育实践的轰轰烈烈带来了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空前繁荣,但统观我国现有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多为对职业教育政策的鼓吹及对职业教育经验的总结,研究水平不高、缺乏理论色彩成为职业教育研究中最突出的问题,职业教育经验总结远远超过职业教育理论研究[2].

最后,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研究的理论迁移.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关系着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水平与学术水平的双重提高.一方面,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有助于分析、厘清职业教育的本质,有助于个体从职业教育的现象困扰中解脱出来,通过对职业教育真谛的把握避免现实活动因误解或误读带来教育行为上的偏差;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是对职业教育实践的抽象和提升,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反过来又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的理迁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职业教育研究理论迁移的可能性

职业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理论建构有路径可寻——“依托成熟学科是新兴学科发展的重要策略”[3].综合各种条件来看,职业教育研究理论迁移具备如下可能性:

一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复杂性.根据国际上通用的科学分类标准,职业教育研究包括基本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实践开发研究.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旨在探索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提出对于职业教育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概念、原理、理论或学说,建立关于职业教育的知识体系.职业教育应用理论研究是关于职业教育特殊规律的研究,旨在探索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在特定职业教育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其条件,提出对具体实践具有直接指导的理论[4].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涉及领域的广泛性、解决问题的众多性、理论建构的繁琐性均为研究的理论迁移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是相关理论研究发展的不平衡性.理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理论迁移产生的流动性根源.在学术之林中,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系统内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学其他分支学科(如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等等)相比,不论是在研究范围、研究体系,还是最直观的研究成果上,都显得捉襟见肘.而在系统之间,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技术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相比,更是显得势单力薄.但是,正是这种学科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迁移性提供了理论上的条件和可能.

二、职业教育研究理论迁移的基本向度

理论迁移的向度回答的是迁移什么、从哪里进行迁移的问题.就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而言,职业教育研究理论迁移的向度表征为时间、空间和内容三个维度.

职业教育研究理论迁移的时间维度

从时间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进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而当前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则可以从如下三个时期汲取丰富的营养.

一是职业教育研究的萌芽期.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萌芽阶段,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我国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在其言论与著作中对职业教育有过关注,但主要是一些零散的思想,未形成独立学科并得到学者们的专门关注.墨子强调科学和技术教育,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知识教育及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技艺等教育.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各从事其所能”、“能从事者从事”等观点,可说是我国古代职业教育思想的萌芽[5].其他的诸如《考工记》、《颜氏家训》、《天工开物》、《四存篇》等文章也从实用的角度对技术培养进行的一定的探讨,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兴起起到了铺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