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点赞:16549 浏览:717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其中,班主任工作则是最经常、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本文从班主任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学生心理健康以及班主任在该方面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对策.

【关 键 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群体的文化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不同的家庭教育、风格多样的影视作品、良莠不齐的网络游戏以及社会百态,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因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十分普遍,如焦虑、逆反、苦恼、抑郁、烦闷、自私、自卑、懒惰、嫉妒等行为,甚至出现厌学辍学、挑衅逆反、酗酒抽烟、打架斗殴甚至出现离家出走、厌世情绪、自残等严重的心理健康现象,这些心理问题和道德品质无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需要探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班主任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队伍主力军,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关于班主任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认为: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是学生的管理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于班主任来说,需要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成长经历、特长爱好以及生活环境和家庭状况等.随时掌握班集体的动态,包括班风建设情况、干部心理状况等,为自身工作提供依据,对其他教师的工作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学校工作的落实方面以及对学生的影响方面,班主任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时代正是青少年身体发育、知识增长,人生观和世界观成型的关键时期,班主任的作用和地位极其重要,而且是其他任课教师无法替代的.

二、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平时的主要任务便是学习,因而学习压力也就随之产生.在学习压力中,最主要的部分通常是家庭压力、社会压力及同学间的竞争压力.在家庭压力方面,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与其他人相互攀比,把自身希望强加于子女,使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社会压力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无形中给在校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在竞争压力方面,由于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学生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使天处于高度的心理紧张状态,甚至出现注意力分散、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等状况,最终导致学生厌学,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总的来说,目前学生比较突出的学习问题就是厌学,而且,厌学不仅仅是差生的专利,甚至成绩不错的学生也可能存在此种情况.比如说在班级选举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学习较好的学生缺乏威信,而成绩一般人缘很好的学生却更受欢迎,更容易在各种竞选中获胜,成绩较好的学生就觉得学习没劲,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二)人际关系问题

在师生关系方面,由于当前的家庭结构,大多数学生在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处于核心的地位,得到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习惯于我行我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受到教师的批评,心理便难以承受,认为受到了教师不合理的对待,与教师产生敌对情绪.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缺乏关注,与学生沟通较少,对学生不够信任,缺乏爱心和耐心,缺乏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和办法,加剧学生心理问题的情况.

在同学关系方面,同样是由于学生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学生彼此之间的正常交往中,总习惯性以自我为中心,导致相互之间难以和睦相处.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善交流,经常感到孤独,缺乏归属感;有的学生因个人情况不好而产生自卑情绪,担心被同学看不起.等等情况,都妨碍了同学关系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班主任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班主任在心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缺乏理论,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校园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不能尽快地掌握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不能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则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负面的影响.对于班主任而言,由于他们的心理学知识极其匮乏,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仅仅停留在表面,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受到影响,最终效果也可想而知.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对班主任开展的心理健康专业培训流于形式,往往只是零星的课程,甚至只是几次讲座或座谈会,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因而,即便是学校在名义上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课程,且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课时,但具体执行起来却捉襟见肘,通常都是以道德教育的模式开展,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有名无实.即便是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由于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缺乏,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只能是机械地照本宣科,把原本目的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了枯燥理论教学课.这种轻体验、重知识,轻活动、重讲授的课程,是目前我国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动体现.就效果而言,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角色错位,收效甚微

班主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其原有角色和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在管理班级的时候,班主任主要考虑达到怎样的结果,而心理辅导员则更多从学生的动机出发.比如:当学生在考试时意图舞弊,对于班主任来说,他会加强监视,让该生无法进行舞弊.基于良好的班级作风管理的出发点,班主任的这种行为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控制环境使其无法得逞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因为我们最终需要改变的是学生的思想,控制环境所带来的效果往往是不可持续的.对于心理辅导员来说,他会使学生学会调整自己不健康的思想,并控制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