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理心理学的崛起看中国理心理学

点赞:6224 浏览:208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心理学曾是哲学研究的领域,哲学通过非经验的哲学思辨方式,探讨人类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葛鲁嘉,1995,2008).翻看任何一本心理学史教材会发现,在冯特以前的哲学著述中充满了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古希腊、罗马早期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则区分了身体与灵魂,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lust)三部分.在古希腊、罗马中期,柏拉图(前427~前347)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后来康德明确提出).在近代,联想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霍布士、洛克、贝克莱、休谟、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以及经验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代表人物,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沃尔夫、提顿斯、康德、赫尔巴特、陆宰等,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的心理进行过阐释(赫根汉,2004),但他们都被称为哲学家而不是心理学家.直到冯特利用实验量化的研究方法将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以后,心理学走上了按照科学的经验理性逻辑来进行自身建构的道路.在接受了自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后,这时的心理学认为所有的命题、陈述和理论观点都必须依据经验,从经验观察中提炼和抽取,任何理论概念表述的都必须是经验观察获取的事实和内容,只有能被经验观察证实或证伪,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无意义的和非科学的(夏基松,2010).但是,通过对心理学发展历史的分析发现,以自然科学模式建立起来的心理学虽然给心理学带来了崇高的科学地位,但是它却未能像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带给心理学一个统一的心理学科学体系,而是出现了愈来愈严重的离心和分裂现象.有研究者指出(叶浩生,2003,2007),心理学目前的离心和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学缺乏一门将各种实证资料统合起来的元理论,缺少对众多纷杂实验数据的高度抽象概括,缺少对各实体理论的批判、反思和筛选.因此,心理学需要一门类似于元物理学、元化学、元数学等从非经验的角度,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类比、检测设、抽象、演绎或推理等多种理论思维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探索,对心理学学科本身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的学科.

西方理心理学的崛起看中国理心理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经验主义者眼中,用经验实证原则衡量理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便不是科学,实证主义的原则排斥了理论探讨在心理学中的合法地位.激进的行为主义者斯金纳(BurrhusFredericSkinner)在一篇题为《学习理论是必要的吗》的文章中声称:“理论对于心理学家来说既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允许的”(伍麟,2001).从行为主义开始,自然科学的物理主义世界观和实证主义方法论原则就逐渐渗透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一种类似于“范式”的东西支配了心理学家的思维方式.这种范式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笃信客观普适性真理、坚持以方法为中心、信奉价值中立的立场、固守人为机器的模型的原则,同时坚持自然科学的原子论、还原论、客观论、决定论和定量分析这些立场(高峰强,2002),心理学家盲目接受这些原则和立场,把经验理性当成一种不可超越的教条,形成了对经验原则的崇拜,企图通过简单的公式、定理和推论来解释全人类的心理,显然是无法真正和全面揭示人类复杂多变的心灵.


长期以来,心理学界已经习惯了将理论作为一种检测说,通过客观的科学方法来对它进行检验的研究逻辑.但是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微观物理学的巨大成就,从根本上动摇了这种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基础.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代表的微观物理学的迅猛发展,充分揭示了物质存在也具有相对于某一标准的属性,传统物理学所声称的客观确定性和规律性已经让位给物质世界也是不确定性的观点.科学哲学家罗姆哈瑞(RomHarre)(2006)对这一现实发出了感慨:“适合于科学幼年时期的经验归纳法正在让位给科学理性论的探索性的演绎法,纯粹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握实在,现代科学明显地呈露出理性主导、经验趋淡的大趋势.”物理科学的“思想实验”同样具有科学的效力,这一科学观的转变指出了“思想实验”同样也是有效的科学方法.

20世纪60年代科学哲学的转向进一步动摇了实证主义的科学基础(李醒民,2005),科学哲学家库恩(Kuhn,1973)早就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指出科学知识并非始于经验而是始于问题,一切观察与实验都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ImreLakatos)的“科学研究纲领”也提出,当两种研究纲领或方案形成竞争时,便有可能在研究纲领范围内建立评价相互对抗理论的标准和解释进程的机会,从而相互启发、促进科学研究的进步.另一位科学哲学家汉森(Hanson,1961)在其著名的《发现的模式》一书中,阐述了“观察负载理论”的思想,观察是一种负载理论的活动,决定观察者看到什么,并不取决于观察者的视网膜映象,而是取决于观察者已有的理论概念,他已有知识决定了他对某一事物的观察.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些科学哲学家通过对科学史的考察,纷纷提出了对传统经验理性科学观的质疑,同时也对实证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观及方法论予以致命一击.

恰恰也在同一时间,心理学学科内部在繁荣的表象下也潜伏着种种危机,实证主义主导的心理学学科内部分裂危机日益加剧,极度膨胀的实证资料和极度虚弱的理论基础之间的反差日益增大,许多学者对实证研究极度迷恋而排斥理论性研究,致使心理学陷入了研究课题破碎、科学观与方法论对立、学术研究者与实践应用者相割裂的尴尬局面(霍涌泉,2009).以“方法为中心”的心理科学难以解决学科自身内部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诸如概念、词义的含糊性,逻辑关系、语言表达的矛盾性,理论综述的混乱性、空泛性、非实用性、非实践性,以及脱离客观内容的形式化、主观虚构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心理学的科学形象和社会声誉.也正是在微观物理学的巨大进步、科学哲学对心理学实证主义哲学基础进行质疑以及心理学学科自身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共同作用下,才促进了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进步,乃至在20世纪后期产生了理论心理学这一分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