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培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深化?

点赞:5928 浏览:166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明确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引入了托伦斯创造力孵化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并将这个理论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了基于托伦斯创造力孵化教学模式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设计了相应的课堂教学实践案例,以此来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深化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造力;孵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0-0066-04[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深化研究”(课题号:-c/2011/2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曹培敏(1980―),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德育处副主任,小学高级,南通开发区美术教研员.

美术课程是将绘画技巧、艺术创作、欣赏、批评和艺术史融为一体的广义审美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则更偏重于对学生基本审美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而绝不是少数技巧高超的艺术家的早期训练.《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美术情操,完善人格”作为小学美术课程的总目标.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个人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新课标还将“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作为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之一,将“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有鉴于上述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我们认为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创造力,必须要有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

一、创造力培养取向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小学美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意义得到了研究者和教师的广泛认同,也有不少相关专题的研究文献问世.刘明来(2009)认为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从人的根本特性出发,将内在的引导和外在的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多样性来促成创造力的培养.唐菲等(2009)认为应当从五个方面培育学生的创造力:顺应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儿童听音乐;把美术教育转化为游戏活动;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俞金梅(2008)认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儿童绘画兴趣和创造;注重能力的培养,发挥儿童的综合创造力;用“童心”赏析和评价学生的创造成果,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林彩君(2004)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调动学生记忆思维,发展创造力;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儿童的创造性,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重视技法教学;善于吸取国外美术创造性教育的先进经验等.管单丹(2012)认为有效地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方法有:激发想象;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用实践激发创造潜能;多元评价等.这些学者普遍的特点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上给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办法,但是对小学美术课堂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拟在对创造力培养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特点的创造力培养模式,以此来增强小学美术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的效果.

二、托伦斯创造力孵化教学模式及其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托伦斯创造力孵化教学模式(IM)

托伦斯创造力孵化模式(theorranceIncubationModel)是托伦斯提出的一种创造力培养模式,本质上是通过课堂教学锻炼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模式.它的实施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增强预期(eighteningAnticipation),这一阶段主要是将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通过有效的课堂引入“增强学生的求知”.托伦斯认为,这个阶段是创造力培养“预热”的过程,这个“预热”过程包含了师生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而这些活动将为后续的创造活动提供有效的准备.第二阶段是加深认识和理解阶段(DeepenExpectations).托伦斯认为经过有效“预热”之后,“预热”产生的效果在这个阶段不仅应当保持,而且还应该借助各种有效的策略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水平.第三阶段是继续拓展阶段(eepitgoing).托伦斯认为通过不同策略的运用,教师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活力,使之在课堂外继续开展创造活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创造力.因此,这个阶段是超越课堂、教材和教师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其整个模式及实施策略如图1所示.

图1托伦斯创造力孵化教学模式及策略①

托伦斯的三阶段创造力孵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极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并极大地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即使在课堂教学完成后,他们仍然会保持足够的动力去学习,用各种创新的方法,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我认知,提升创造力.

(二)IM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对于IM模式的引入还鲜见于研究文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引入则几乎是空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其认知能力水平比较低,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欠缺,对于课程的学习方法也处于摸索阶段.同时,小学美术课教学以学生基本审美素质和个人能力(包括创造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因此,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引入IM模式时,教师必须将学生特点和美术课程特点综合加以考虑,对三个阶段中的实施策略加以调整,以保证模式实施的针对性、有效性,使之达到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最终目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第一阶段――增强预期(eighteningAnticipation)中,美术教师应当通过课前教具(比如名画、手工作品等艺术作品)的精心准备、幽默有趣的语言、准确的肢体表达、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等“预热”学生的预期和期望,引发其好奇心,触发其想象力,随后可以通过美术课课堂教学主题的引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明白本堂课的目标,从而引发创造动机.在第二阶段――加深认识和理解(DeepenExpectations)中,我们认为,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创造思维的养成和运用是这一阶段的关键因素.这个阶段可分为三个步骤来实施:第一步,结合美术课堂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联想,促进思维的有效发散,提升想象力.我们可以采用托伦斯提出的“深挖”“再次审视”和“为闻而听”三种策略.所谓“深挖”,即鼓励学生突破对美术课堂主题表象的认识而去探究隐藏在表象之下或尚未被别人发现的东西,形成对事物的新认知和新理解.所谓“再次审视”,即鼓励学生通过新联想将获得的信息再呈现、再评估,以加深认识.所谓“为闻而听”,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有效使用听觉、触觉、视觉等感①其中的策略,如“拥有一个球”“以自己的基调唱歌”“建设沙堡”“联接太阳”“与明天拥抱”是托伦斯对教学策略的一种比喻.

觉中的一种或多种去多方面感受事物,加深理解.第二步,结合已有材料,引导学生收敛思维,确定自己美术课堂的创作重点,明确创作难点.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三种策略,一是“自言自语,划掉错误”策略,这种策略要求学生和美术课所用的材料之间能够产生互动,所谓互动是指学生能够通过猜测、检查、纠正、调整、重复测试、完善等过程,剔除他们原先在美术作品创作设想中的错误因素和不合理方案,并通过这些处理改进其创作设想;二是“洞察透析”策略,这一策略要求学生专注于美术课中的重点信息和有针对性的信息,即能够认清美术创造活动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三是“剪角”策略,即学生经过思考,去除那些无用信息,实现新的思想飞跃并形成对即将要开始的美术创作的全新认识.第三步,面对美术创作,借助于前面形成的新认识,重新确定并执行新的美术创作方案.这个过程可以采用两种策略,一是“深入水中”策略,让学生深深地沉浸于对美术创作的思考,因此,他们可能会关注那些之前别人从未遇到或从未思考过的内容,从而引申出全新的美术创作方案;二是“走出锁着的门”,即鼓励学生突破以往局限,运用创新的方法设计并执行自己设定的创作方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提升创造力.

第三阶段为继续拓展阶段(eepitgoing),这一阶段是课堂创造活动的延续和拓展阶段,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延续效应保持学生创造的及活力,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创造活动.对于小学美术课而言,这一阶段可以使用五种策略:一是“拥有一个球”,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运用幽默和能激发想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把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延伸到生活中.二是“以自己的基调唱歌”,即引导学生将美术知识、技能与日常生活经历相联系,并鼓励学生把这些美术知识、技能迁移到生活中,促进更多具有自身个性的创新想法产生,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建设沙堡”,即鼓励学生以已有的美术知识为出发点,让学生提出自身对某个美术创作问题的检测设或想法,并从这些思想中找到最优创作方案.四是“与太阳联接”,即鼓励学生去生活中搜寻新的资源,比如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查阅资料,与他人交流或观察周边生活环境等,以获取新知,为实现其创新想法怎么写作.五是“与明天拥抱”,即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不断尝试,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创新的解决方案.教师则应当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比如举办学生画展,现场写生,与工艺美术师、美术家交流等,进一步强化、维持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升创造力.

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IM模式的教学实践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IM模式的教学实践情况我们制成简表,见表1.

表1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IM模式的教学实践

教学流程迁移教学实践方法和活动

建立预期

一、介绍植物、思考回忆生活中植物的不同类别和形态→

热身

1.由“植物”两字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种类繁多的植物,触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熟悉和了解的植物,触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2.教师简要介绍植物及其特殊功能.

深化期望

植物的组成

1.植物的基本共同点――组成(以大树为例进行分析)根、枝干、叶、花、果实

2.发展学生的联想力,对植物的各个部分进行有趣的想象,并渗透技法.

深化

1.分析植物的各个组成部分.

它们虽然样子不一样,但是也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出示课件:以大树为例进行分析)根、枝干、叶.随着生长,还会有花、果实等其余组成部分.

2.对植物的各组成部分、不同姿态展开有趣的联想.

创造力培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深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美术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仔细分析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拓展想象,看看植物的各个部分像什么.再结合点、线、面等技法适时引导学生,如何表现这些根、枝干、叶、花、果实.

3.展示一株特殊的植物(多种植物拼接在一起的一棵植物图片),讲述创造这棵特殊植物的原因(太空故事),然后揭示并引出完整课题:太空里的植物.

a.全班分成9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6人,每人随机分发两个图形(有几何形、不规则形、糖果形、植物的某一个部分,如叶子、花、果实等)

续表

教学流程迁移教学实践方法和活动

3.拼接活动,对植物的原有造型进行改变,打破传统概念中对植物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b.小组合作思考如何将每人手上的图形巧妙合理地拼接起来,并最终组合成一棵造型奇特的植物.

例如:

c.小组派一名同学上台展示合作的成果,并讲述这样拼接的理由和植物的造型有何特别之处,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

巩固学习

用绘画的形式独自设计完成一幅太空植物造型.

(三)深入

1.提高难度、增强预期,让每个学生成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用绘画的方式创造完成一棵太空植物的造型.

如果真的能给你一颗太空植物的种子,你希望它长出来是什么样的呢?

2.将创作的植物剪出来,并植入(粘贴)到花盆中,师生共同分享创作的喜悦.

四、发展成果――延伸

1.由平面的绘画表现和想象向半立体或立体的手工制作迁移.

2.对比绘画完成的植物,深化经验.

3.延伸对植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四)课后延伸

1.展示手工形式完成的植物造型

希望同学们能变废为宝,创作出更新颖的作品,让神奇的太空变得更加美丽!

2.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下课后可以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再创造.


结语

在托伦斯的IM模式教学过程中,“增强预期”“加深认识和理解”和“继续拓展”三个阶段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从课题的实践来看,托伦斯的三阶段IM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的运用,确实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