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

点赞:22742 浏览:1061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国高校自1999年以来开始扩招,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单从2001年到2008年的8年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115万增加到559万,净增444万,平均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到2012年已达到681万.如果2010年、2011年的未就业学生与2012年的681万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起竞争工作,这个数字预计将超过950万.再看本省,2011年全省毕业大学生28.18万人,2012年达32万人,为历年之最.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高校签约9.1万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

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形成的背景及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其总体原因为: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另一方面与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关,同时也与社会和家庭的价值取向及企业用人取向有关.具体原因如下:

(一)在劳动参与率方面.有资料表明,中国在所列国家中劳动参与率第一,其中妇女劳动参与率排第三.以2006年世界银行数据为例,中国劳动参与率高达81.7%,世界平均值只有71.1%,其中低收入国家为73.0%,中下收入国家为70.9%;中上收入国家为67.2%.

以上数据表明,中国在经济发展到现在阶段,由于劳动适龄人口中有意愿参加社会劳动的比例比同类国家高出10%以上,因此必须比他们需要多提供10以上%的工作岗位,由此造成很大就业压力.

(二)在高等教育结构方面.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高等教育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专业结构,与那些萎缩淘汰的旧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传统专业并没有及时得到缩减,甚至也在借扩招之机扩张,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从而导致结构性待业.

同时,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不都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另外,有很多技术培训能力很强的职业院校争先恐后的升格为本科院校.结果,学校面子是光鲜了,可各学校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专业特色反而丧失了,其实,大学的人才培养层次应拉开差距,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以及学生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

(三)在企业需求方面.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企业用人的时候,会把人才培养纳入企业成本当中,如果再花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培养新人,对于他们来说成本更高,他们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实践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效益.现在很多企业都不愿招聘不具备相关经验的大学生.

(四)在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结构方面.有的学生自立能力不强,在生活上、经济上依赖父母,习惯于走父母铺就的路;他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只是停留在以升学为取向的学习中,没有经过多少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无一技之长;还有的学生职业规划不明确.现在,我国就业形势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就业多元化已成趋势,但他们对就业只有模糊的打算,一出校门就业,显得茫然无助.

(五)在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方面.现在社会形势已经变了,但他们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多大的转变,对自己估计过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很高,导致用人单位不能接受;一味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中小城市发展;有的毕业生非要去从政,看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六)近年来,还有一种愈来愈明显的倾向,就是大学生对于生存和生活的观念问题.现在大学毕业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使不工作,待在家里,基本生活需求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在择业取向上,多数希望到经济发达、待遇丰厚的地区工作,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不愿去经济欠发达地区,更不愿去生产第一线.而地区之间的较大不平衡性和行政性分割仍然存在,使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更加突出.

(七)从家长对子女就业期望值方面看.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转移给子女,有的家长存在着“回报”心理,对子女从事一般的职业尤其是艰苦的职业持反对态度,而且,邻里之间、同事之间在子女的就业问题上存在着相互攀比的心理.部分家长甚至只愿孩子应聘管理类岗位,所有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加剧了广大毕业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近年来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随之上涨,导致企业成本上涨,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以上诸多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协同解决.单从学校和学生角度来谈,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以使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一)大学生需要做好自身定位.首先是待遇定位.大学生不能只用收入来衡量工作,而是要把自己的期望值与能力相结合,避免好高骛远.受物价上涨的影响,很多行业的职位都相对削减,部分企业的薪酬、待遇都有所下降,应认清形势,给自己一个合理、合适的待遇定位.

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其次是地区定位.大城市的就业机会确实很多,但就业的人数同样也很多,竞争压力也越大,因此大学生不妨拓宽自己的眼界,着眼一些其他中小城市的就业岗位,先解决基本问题,再考虑未来发展.

第三是职业定位.大学生想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必须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职业定位,大学生要善于用自己的优势去和别人竞争,了解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适合哪类工作,哪些岗位.明白了这些问题,就会有选择地去应聘,大大地提升求职竞争力.

(二)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提升就业能力.从学校方面,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有以下途径:

1.加强内涵建设和教学管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高校要建立就业指导的流程化管理,从新生入学开始,就业指导就要展开,并根据学生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让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业及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通过开展就业形势与政策的讲解、求职技巧和创业意识的培训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再就是积极引进专业教师,加快就业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实现就业工作怎么写作的专业化、专职化,进一步形成“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3.引导社会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高校要努力促进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提高学生就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锻炼的机会;高校还要积极了解社会对毕业生能力的需求状况,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拓展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仍有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主动性欠佳,不去主动搜寻相关就业信息,不主动参加招聘会,这就必然导致就业困难.鉴于此,在就业指导课上就应加强大学生主体性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探索意识和成就动机.

(三)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变就业为创业,开拓就业空间.欧美一些国家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较为完善的鼓励机制,成功的例子也比较多,而在中国涉足此方面的学生并不多.事实上,国家及各级政府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有些大学生只希望找一个好单位,满足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缺乏开拓创新胆识,艰苦创业精神,不想自主创业.因此,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突出和强化创业意识的人文环境,自然渗透创业意识,形成提倡大学生创业的价值观念.

总之,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应该争取全面发展自己,认清就业形势,调整心态,完善自我,从自身出发,调整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促使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学习之中,切实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同时高校也要以就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从而逐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责任编校: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