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方法

点赞:3656 浏览:132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在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迅猛增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并且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就业难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着重论述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23-02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仍有2400万劳动力等待就业,这其中包括超过700万的大学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是目前劳动就业市场上的强势群体.但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初次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严重脱节,致使大学生找不到理想工作,抑或根本找不到工作,赋闲在家,几年前鞍山有位北京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在家帮父母串糖葫芦.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国内知名经济学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曾直言不讳地表示,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只是在表面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紧张的现状,其深层次原因是数量背后的择业者自身素质低下及能力不足.

一、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首先,教育机制的弊端,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我国目前的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有的专业过热,有些学校相同专业每年招生将近300人,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逐年萎缩,出现人才缺失.因而致使许多青年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时光,自身的基本技能和各项素质没有任何提高,这与高等学校自身的教育机制有关,现在各大学校园里的许多教育活动只是作表面文章,强调形式主义,表面上看似乎是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教育任务,但实际上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各种潜在能力没有被激发出来.在当前实用主义原则盛行的社会大环境下,有的高校教师把赚钱放在生活的第一位,只是一小部分精力用在教学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办公司、搞走穴的讲座上;另外学校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也致使有一部分老师专营与当领导的拉关系,而无心第一线教学,如此种种都导致人才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其次,高校扩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相当大的影响.自从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院校面临就业的人数每年都在逐步上升,2010年高校毕业生已是十年前的6倍.大学生数量的成倍增长,致使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不平衡,就业缺口日益扩大,岗位的竞争也就愈加激烈,就业难现象就越来越严重了.再加上国企深化改革、政府精简机构、公司减员增效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相对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高校扩招致使师生比例大大缩减,很容易形成萝卜多了不洗泥的境况.七个武功平平的师傅(江南七怪)教授一个资质愚钝的学生(郭靖),日后学生的武功是天下第一,而一个武功天下无双的老师(王重阳)去教授七个学生(全真七子)的话,学生也个个是迂腐不堪.这种局面导致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下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而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再次,就业渠道不畅通,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比如智联招聘、猎头公司、校园双选会等近年来在校园内普遍发展起来,但是大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合适工作概率很低,有时甚至还会上当受骗,一旦受骗又投诉无门.校园和社会就业市场之间的桥搭建的还不稳固,正规的校园就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最后,大学毕业生自身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到就业难问题.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学生专业技能欠缺、知识储备不足、综合素质不高,与用人单位的高标准严要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严重不足,缺乏诚信、敬业、责任意识,适应能力较差等;另外,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生尚未破除旧有的择业观念,并且自身就业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就业地点一味追求北上广,二三线城市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就业岗位一味追求白领骨干精英,在大学教育已经大众化的今天,势必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二、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高校毕业生如何就业,找出相应的具体对策和措施,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首先,加强大学校园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高校毕业生最信赖的就业渠道之一就是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各高校应尽快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强化怎么写作学生的意识,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育人工作的首位.切实抓好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比如成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中心,学校要从人财物等多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在校外还要建立广泛的人脉资源以及密切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各公司以及用人单位、专业学会、各相关部门、各行业代表组织等与高校通力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协作、全面可持续的的就业指导的新局面.其次,正确规划职业生涯,加强全程就业辅导.高等院校要转变就业观念,不能认为就业机构只是面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时间只是局限在五、六月份.而是应该把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渗透到各个年级,以及大学教育的每个时间段,即从新生入学抓起,直到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同时要依据各时间段的不同特点确定指导重点:大一新生应侧重职业认知与规划能力的培养,二年级则侧重自我基本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培养,三年级侧重提高就业技能,重点提升各种综合能力,最后一年则重点培养学生临场发挥能力,掌握面试的基本技巧.最后,在大学生自身方面下功夫.高校毕业生想要打破就业难的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实现自身价值,怎么写作社会报效祖国,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在校学习专业知识只能说是基础工程,要想一专多能必须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用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和人文素质,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以满足社会的全方位需要;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学生在毕业后所面临的环境与校园有巨大变化,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事关系,要应对各种未知的因素,要有责任意识,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大学生一定要未雨绸缪,有忧患意识,古语说的好,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在校学习期间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择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职务,而不要乱投一通,以致浪费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