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

点赞:30137 浏览:1418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化学史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对大自然的化学知识的系统的历史的描述.同时它也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与化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有区别,也有联系.所以不管是旧版教材还是新课程,在中学化学教材中都注意穿插有化学史,可见化学史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谈一谈化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

1.化学史可以作为引入课题

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我是这样引入课题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担任彼得堡大学教授期间,为了系统讲好无机化学课程,仔细研究各种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他用一些厚纸剪成象牌一样的卡片,然后把各种化学元素的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氧化物已经各种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分别写着卡片上,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摆那些卡片,最后当他把这些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递增的顺序排列时,他兴奋地叫了起来:我发现规律了!经过后人的不断修改与完善,就得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化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化学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化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伴随着注意而引起的从事学习的积极倾向和感情状态,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不仅是一种智力活动,更是一种情绪体验过程,对于好学、乐学之人,他会从学习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其学习效率一定很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在化学课本的每一章节,一般都有与之相应的化学故事,那些寓知识性、趣味性的化学故事,不仅可以告诉学生知识的由来,驱散学生的思想杂念,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化学知识,不知不觉中步入神奇的化学殿堂,改变学生认为化学枯燥、无味、难记难学的错误看法,提高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觉得身边处处皆学问,使学生认识到许多我们现在看来很自然地已作为事实接受下来的规律,而在当年人们一无所知,是化学家们经过艰苦地探索总结出来的,化学确实是一门科学.这样就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小树立学好化学、为化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在学习化学电源的发展史时,我提前给每个学习小组分配任务:收集生活中常用的电池并予以展示、讲解;讲解干电池;讲解铅蓄电池;讲解锂电池;讲解氢氧燃料电池:具有发展前景的化学电源.任务布置下去后,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上网、去阅览室、在家里翻箱倒柜——正式上课时,我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讲台予以讲解,同学们讲的非常认真、细致,包括电池是怎样制得、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电极反应式、电池的优缺点等.不仅仅这节课,我发现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化学史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空谈,需要有良好的载体.在化学中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讲到煤、石油、天然气内容时,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这些宝贵能源的国家.讲到铁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就可以介绍我国古代的湿法炼铜术.学习天然纤维与造纸工业,应当讲公元前的西汉就已经发明造纸,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8世纪后才开始外传,13世纪传入欧洲.学习硝酸钾时,可以整理联想到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黑.还有古代的青铜冶炼、炼铜、炼铁技术,制作陶器、烧制瓷器等等,在世界上都占领先地位.

在学习钠的重要化合物时,我给学生讲了化学家侯德榜的故事:侯德榜在国外学成之后毅然回国发展化工企业,制出了“红三角”牌纯碱.他面对帝国主义者在制碱技术上的封锁,写成《制碱工业》出版,在世界化工界引起轰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日方逼其合作.侯德榜坚定地说:宁可给工厂开追悼会,也绝不同侵略者合作!这样的故事无疑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树立将来报效祖国的志向.

4.化学史可以帮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学习苯时,我给学生讲了凯库勒发现苯的结构的故事:凯库勒在根特大学任教时,一天夜晚,他在书房中打起了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一蛇衔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由此,他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我讲完后,有些同学就说:天天做梦就可以了.我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凯库勒经常研究、思考的结果.偶然中存在必然,有付出才有回报.

古人提倡“以史为鉴”、“以史明理”.化学史既是一部记载化学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动人的历史画卷,每一页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化学史素材,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之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才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柳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