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的心理学教育

点赞:15304 浏览:691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专业的实用型人才,其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当前解决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手段.

【关 键 词】学生,心理学,教育,压力,重要性和必要性,实际操作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毕业后绝大多数学生便直接面向社会,投入生产一线,这与普通中学教育相比较,从学习内容、过程和毕业走向上均是不相同的.正因为如此,尽管中职生和普通中学学生同属一个心理发展阶段,但由于教与学的环境不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探究全新的教学模式.

1.中职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

1.1自身因素.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生一样,同属一个年龄段,同处在青春成长时期,同样是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因而存在看问题不全面,综合调节能力明显欠缺,个性心理倾向不够稳定,情绪化情感用事.而就读中职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初中阶段因学习成绩跟不上,影响升学率而被过早地被划成“另类”的学生,因而得不到包括心理学意义在内的应有的教育.因此与普通高中生相比较,他们的起点较低、差异较大、厌学现象较为严重.存在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这是中职学生在心理上同普通高中生的一种区别.

1.2家庭因素.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仅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且期望值过高,而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实际能力几乎不予考虑.要求过高往往会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和压抑的心理,严重的自暴自弃,甚至离家出走.

1.3社会因素.当前正是市场社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求职困难已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性问题,而求职的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中职生自入校到毕业,危机感等心理压力一直重压在其心理.社会上激烈的职业竞争,致使中职学生产生很大的压力.

1.4学校因素.当前许多中职学校仍然是以理论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向,而对学生心理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就使得学生的心理很难得到健全的发展.

中职学生的心理学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5学科因素.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差别,专业课程较多,且专业性较强,教学方法和时间的支配也有异于普通中学,造成许多中职学生难以适应这一环境,所以学习、生活均感到压力很大.

2.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当前解决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必要手段.通过心理学教育,可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抗挫折的调节能力,减少中职学生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可以引导每个学生都能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方向发展,即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完好的发展.进而为他们将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能做到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因此,中职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还要通过心理辅导、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动力,也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2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中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学校德育不仅是外在地向学生施以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等认识性的教育,同时也包括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意义的教育,促使学生由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道德人格的形成.在这过程中,可以说更多的是体现为德育心理学原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也可以说,这几乎已经成了学校德育过程取得实效的一种工作规律.

2.3心理学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帮助.心理学认为,在学生的学科性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学生的认识心理和意向心理,如果教育者能使学生这二者达到辩证的统一,学生就能有着好的学习心态和好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习的需要、动机、目标和行动就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自觉一致.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再能根据学生个性的心理实际,能在适合的时间和空间,使用适当的方法,那就能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程度.这便是心理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义.

3.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

3.1加强学校领导,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各中职学校应根据需要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要在课题研究、教育管理、人员培训、资金使用、工作奖惩、成果推广、科普宣传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应成立心理学教研室,设立专职教学与研究教师.各职业学校要建立起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教师、班主任和团干部为主体,专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要使学校每一位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要不断改善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员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3.2建立中职学生心理学教育档案.通过档案的建立,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使教师对每个中职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有全面了解,为教师科学地管理和教育学生提供直接的方法,从而使中职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心理学教育档案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确定心理学教育档案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中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等材料.中职学生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中职学校教育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中职学生心理档案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亦即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及对个人生活有影响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其次是中职学生资料的搜集.搜集反映上述档案内容的资料和信息,这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学生资料的搜集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自述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和心理测验法等.最后是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和建立心理档案.在搜集了学生资料后,就要对每一种资料,尤其是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提出教育培养上的建议,然后再建立更为系统的心理学教育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