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维度

点赞:19132 浏览:843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十分丰富,其外延维度主要包括课程发掘、校园环境情境、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创新、社会实践等.从这些维度出发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教育,能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关 键 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维度

基金项目:第三批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大学生违法犯罪预防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渭南师范学院2011年教改研究项目: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前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指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大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之外的学习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多维度地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课程开发:隐性教育中的价值渗透

课程开发是指高校所有课程中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隐藏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其他一切课程,主要有专业课、基础课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等.这些“隐性课程”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重要资源.同时,课程开发还可以形成“全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般而言,自然科学中渗透着科学道德和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人文社会科学中贯穿着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思想.这些隐蔽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都具有难以估价的作用.这些课程中蕴涵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不仅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同等意义,甚至具有其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

在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发挥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美国的高校并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隐含在社会科和公民科的课程中,并且大学里的所有课程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和道德问题?”[1]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的专业课、基础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意识还相当薄弱.因此,必须充分发掘隐藏在这些课程中的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尤其要提升专业课教师以特定方式,不失时机地传递渗透在本专业教学中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想信仰和生活态度的意识,使这些课程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校园环境:隐性教育中的情感熏陶


校园环境是由一定的物质因素和人文因素构成富有感染力的真实的道德环境.它以非强制性的隐性作用方式,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水平、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从知、情、意、信、行等方面综合塑造、熏陶大学生的人格.“这种教育的力量能绕开意识的障碍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它虽然在某时某刻不一定让大学生直接、完整地捕捉到,但它确实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大学生一置身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就受到一种无形的精神感染、吸引和改造,起着滴水穿石、积沙成塔的积累式的教育作用”.[2]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维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校自然环境的身心陶冶功能.校园物质环境是校园内看得见、摸得着,以整体而直观的形态出现的物化环境.校园里众多的建筑、活动场所、雕塑景观及各种设施,构成了校园的物质文化形态,这是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它所蕴含的“精、气、神”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对于增强凝聚力、陶冶情操、享受美感,起着极其重要作用.通过创设美好的校园自然环境,用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隐性教育效果.

其次,要重视发挥学校文化环境的思想感染功能.校风、教风、班风、制度、学校舆论和学校人际关系等人文因素也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将发挥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画廊、黑板报、宣传标语以及校歌、校训等,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优势,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同时,发挥学校制度环境的规范与约束功能.学生遵循学校规章制度的过程以及制度本身内在矛盾运动的过程,共同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氛围的内在表现.它通过各类的演出、竞赛、讲座、沙龙等形式,让学生在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增强自信,勇于创新,勇于竞争,经受挫折和磨炼,不断优化自己的思想心理素质,从而促使自己综合发展,全面提高.

社会实践:隐性教育中的行为体验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是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真实、生动的特点,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学校的教育内容,比课堂上纯粹的说教要有效的多,是进行隐性教育的最好载体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功能,通过积极地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从而逐步转为自己观察和处理各种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进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应要重视开展军训、专业实习、参观、社会调查、野外生存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促进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认识世界、了解社会,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会得到思想的升华和情操的陶冶,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促进他们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了解,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加强对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社会公德的理解.通过身体力行的“体验式”,实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