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点赞:27235 浏览:1221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怎么写作,这是由教育的基本规律决定的.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应体现应用性和实践性,“广博、宽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本位,广泛的适应性,有专业特长”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障,也是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的依据.

[关 键 词]应用心理学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胡丽萍(1961-),女,辽宁凤城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辽宁沈阳11003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05-02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的加剧,心理学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加.许多高校纷纷成立应用心理学专业,近些年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但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完善.如何适应社会需求,构建科学的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心理学人才,是高校心理学教育工作者考虑的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四大领域.

结束后,我国几所重点师范大学率先恢复了心理学科,当时基本以教育心理为核心.顺应社会发展,一些高校相继设立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却滞后于社会需求,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来自我国心理学专业教育内部原因.综观我国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共性问题,突出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培养规格不明确,导致课程庞杂、零散,难以形成完整体系.由于大多数学校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过于笼统、概括,而培养规格又缺少明确、具体的界定,因此,使得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指导意义得不到发挥,致使建立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基础之上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失去了实质性的依托,难以构成完整的体系.

2.专业方向设定过于宽泛、模糊,缺少细化,学生专业方向定位不明确.目前我国应用心理学主要分为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四大领域,每个领域研究对象不同,涉猎课程各有不同.然而,在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却缺少相应的专业细化,应用心理学专业将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统合在一起为一个专业方向,这种宽泛、笼统、模糊的专业设置,使得心理学与不同领域相关联的专业课程混合在一起,构建一个主干课程架构,这必然导致主干课程架构缺少明晰的专业方向,致使学生难以形成专业学习的主攻方向,专业学习难以深入.


3.课程设置缺少整合,所设课程之间缺少内在联系.由于培养目标笼统,专业方向宽泛、模糊,致使应用心理学专业所设课程庞杂、零散,缺少明确专业方向和完整的学科体系框架,学科设置缺少内在的逻辑联系,学生难以获得系统完整的学科知识和理论框架.

4.教学内容陈旧,与当前社会需要脱节.20世纪80年代后,一改前苏联心理学课程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大量引入欧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教学内容在专业理论方面有了极大的扩展.但使用的教材内容仍显陈旧,更由于心理学本土化程度不够,教学内容与我国当前社会需求脱节.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基础心理学相比较,应用心理学更为突出心理学在实践领域的应用,应用心理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更为强调应用型和实践性.就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看,其一,培养应用型人才,其二,培养研究型人才.前者,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心理学工作者,学生毕业后投入各领域,用所学的心理学专业理论和技术,怎么写作于社会各个领域;后者,学生本科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接受应用心理学更高层次的学习,为从事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打基础.不论哪一个方向人才的培养,其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其不可或缺的特色.然而,实践表明,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明显缺失,表现为多数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步入社会后,普遍缺少实践能力,不会用心理学理论分析、解释现实问题,不会应用心理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而进一步深造的学生也表现出缺少专业方面的实践积累,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探讨实际问题.

二、社会转型期东北老工业基地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1.立足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的需求,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国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的需求以及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定位于“广博、宽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本位,广泛的适应性,有专业特长”.以此为基础,确立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合理定位,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以及寻找有效的实现途径.

2.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基于我国对心理学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和我国心理学人才培养状况,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心理学专业人才.

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阐释,主要体现在对人才在思想品德素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三个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可具体作如下阐述:(1)思想品德素质要求.包括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要求学生有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有奉献精神,有怎么写作社会意识.(2)知识结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既有一定的与专业关联的文化知识框架,也要形成至少一个明确方向的专业理论知识框架.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核心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由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和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构成.其二,延伸性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这部分内容由与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四大领域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构成,围绕这四大领域,分别设定四个不同专业方向延伸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架构,学生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地选择某一方向的课程.其三,拓展性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这部分由核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延伸性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延伸和拓展的内容构成,包括诸如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其四,更高层次的心理学理论知识.由心理学研究方法、专题实验、各心理学流派理论及技术等知识构成.(3)能力要求.这是指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相关领域的心理现象进行初步研究的能力;实验设计、心理测量和数据处理的初步能力;运用一门外语的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如网站编辑的基本技能、运用计算机进行心理测量、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课程体系框架.依据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五个不同层面的模块式课程:通识课程、基础导论课程、专业导论课程、专业扩展选修课程以及研究性课程,每一模块中又包含不同层次的课程.(1)通识课程.该类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英语、高等数学等.心理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交叉学科,与许多学科具有关联,在课程的设置方面,除了学校规定的通识类课程外,应重视与心理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建构.(2)基础导论课程.这部分课程是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主要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等.这些核心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延伸性,是各个心理学专业方向都必须掌握的入门课程,该类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心理学专业领域,同时也为后续的不同专业方向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专业导论课程.此类课程主要有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专业导论课程以基础导论课程为基础,向应用心理学四大领域延伸,学生完成核心基础课程学习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具体的专业方向在专业导论课程中再选择某一方向的课程,作为其专业主攻方向,形成专业特长.(4)专业扩展课程.包括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心理学流派、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心理学等.根据应用心理学科发展的特点,为本科生开设各具特色、内容广泛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选择余地,为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学各学科的进展提供了保证和资源.(5)研究性课程.为本科高年级的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独立研究和高级研讨的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高水平的心理学研究.这些课程可设为考察课程.

4.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模式的实施途径.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是个整体工程,既要考虑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同时也要考虑专业方向的科学界定.

第一,构建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确立科学的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打破过去孤立、割裂的课程状况,围绕应用心理学的四大领域:工程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确立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程,构建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层次化、模块式课程由五个模块组成,包括通识课程、基础导论课程、专业导论课程、专业扩展选修课程以及研究性课程.五个模块的课程注重横向沟通、纵向整合,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学生建构一体化、结构化的完备知识体系.

第二,课程内容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方式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其实用性,专业课设置应突出应用性,突出其实践性.要着眼于现实情境中所涉及的心理学问题.要实现应用心理学的培养目标,体现其应用性和实践性,必须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状态,增加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践环节教学,增加实践课的课时.实践课(包括实习课、见习课)可与理论课穿插进行.实践课要突出操作性、技术性.

第三,拓宽专业方向,实施人才分流培养,变4年制为“2+2”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性.一个合格的应用型心理学工作者,不仅要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还要具有相关领域的相关学科知识,才能有效地怎么写作于社会.受社会对心理学人才需求影响,我国心理学专业部分本科生毕业后即步入社会,从事应用心理学领域,或与应用心理学相关领域的工作,学生本科四年有限的时间,其专业知识积累远远不能帮助其应对工作中的问题.然而,宽泛的学科课程设置,又必然引发科目多和年课时总时数的矛盾.变4年制为2+2模式,拓宽专业方向,实施人才分流培养,增强人才专业方向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良好途径.学生入学第一、第二学年为专业基础课,第三、第四学年细化专业方向,为各个方向构建相关课程体系,学生分流培养,这样可使学生形成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有目的选课,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学习更有针对性,避免了专业知识庞杂、不深入的状况.

社会转型期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总之,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人才培养过程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作支撑.而合格人才的培养,依托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专业方向的科学划分,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以及良好的教学形式和方法.顺应时怎么发表展,根据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现状,适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持续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