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案)

点赞:19520 浏览:920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10月25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学生齐读课题)颐和园是个拥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地方,它以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的魅丽,倾倒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视频)

(二)看了画面,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说.同学们,你对颐和园有哪些了解?学生出示资料,,你们了解的真不少,想不想看看老师收集的资料.出示课件思考:颐和园的本意是什么?


(三)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对这个颐养冲和的地方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并且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颐和园美的句子.

师:找的真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告诉我们颐和园很美丽.这种写法我们叫做首尾照应法.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要多学习作者这种写作的结构方法.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游记,谁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游览顺序)从哪看出来的?读了课文谁来说说颐和园究竟美在哪儿呢(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师: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你们想先到哪儿去看看

预设:长廊

师:谁愿意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廊﹙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听了小导游的精彩讲解,你从哪句感受到了长廊的美

生: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师::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是从颜色上表现的,“一眼望不到头”说明了什么

生:长廊非常的长.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长廊的长

生: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师:700多米到底有多长同学们请看,咱们教室的长大约10米,让我们来计算一下,700多米相当于多少间教室的长

生:70多间

师:长廊真长啊!除了长还有(美)?

师:你从哪句话感受到了长廊的美

生: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这句话写出了长廊画的什么特点

生:画多、美

师:从哪个词中你感受到了画的多

生:几千幅画

师:是啊﹗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这么多的画,上面都画了些什么呢同学们让我们来猜想一下好吗

师:你的想象真独特.谁还想说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连老师都自叹不如.

师:长廊中的画让我们陶醉,那长廊两旁的花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呢谁找着相应的句子了.

师: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长廊两侧始终是:﹙鲜花盛开、芳香宜人﹚.

师:此时此刻,站在这样的长廊之中,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师:欣赏着精美的画面,感受着周围美好的环境,现在我们仿佛就置身于长廊之中.让我们把长廊又长又美的特点读出来,好吗?

师:长廊真美啊,1990年它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丰富多彩的绘画,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走完美丽的长廊,你还想到哪儿去看看

生:万寿山

生:昆明湖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地方去游览游览吧,把你认为美的句子画下来.﹙生自读课文﹚

师:谁愿意把你发现的美的句子读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预设:生:一抬头,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师:你感受到了佛香阁的美,他美在哪里?

生:八角宝塔形、闪闪发光

师:经你这么一说,老师也觉得佛香阁确实很美,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师:谁想把它的美读出来呢?﹙想读的站起来读﹚

师:谁还感受到了哪的美

生: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你找到的美,老师也发现了,瞧,老师还把它写了下来,﹙出示课件﹚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师:谁来谈一谈你觉得这段话好在哪里

生: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师:这句话写出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

生:静、绿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昆明湖的静

师:能不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

生:水平如镜

师: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昆明湖的水平如镜

生: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这里面哪个字最能体现昆明湖的静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滑”字的

滑:在光溜的地面上溜动.

师:同学们请看,如果老师把它换成这个“划”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师:你说的真好,它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在湖面上行驶,更像是在光滑的地面上溜动.这正好与“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对应,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这一静一动更突出了昆明湖的﹙静﹚,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也要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师:这么优美的语言,如果再配上昆明湖水平如镜的画面﹙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昆明湖真静(美)啊!

师:是啊,让我们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向下望,正前面:

生: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来到昆明湖,站在岸边,看正前面:

生:读句子.

师:坐在游船上,朝四面望去,昆明湖还是:

生: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如此宁静的昆明湖,深深的吸引着我们,就让我们坐在游船上细细游览一番吧!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讨论,在昆明湖上作者欣赏了哪些景物?作者重点介绍了什么?你能不能从文中的语句中体会出它的特点?

生:作者重点介绍了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有三个特点: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石狮子除了多还有什么特点?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其实在颐和园,像这样的景观还有很多,它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美,所以作者说﹙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跟着作者细细游览了一番颐和园,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生可以说自己想去颐和园游览,也可以说赞美、感谢古代劳动人民,也可以说自豪话语等等.)

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