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

点赞:30318 浏览:141916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国的家庭教育极其研究源远流长.“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世代传诵.《朱子家训》、《傅雷家书》成为家长争相传阅的典籍.然而,浙江省金华市某高中在读学生徐力杀害母亲的报导,震惊社会.人们不禁要问: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否有所偏颇?是否需要有新的调整?对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认识.


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状.

1.家庭教育的欠缺

由于社会的发展,相当数量的年轻父母因工作关系把孩子托付给祖辈(或外祖辈)教育.他们在较长日子内难得与孩子共聚.即使忙里偷闲看孩子,也往往是钱、物的给予多于最有价值的日常生活的调教或情感交流.再则,祖辈由于过去的艰难困苦,“再也不能苦了孩子们”的心理使然及缺乏必要的现代家庭教育意识和经验,孩子在祖辈的娇逸惯宠下很难体会到父母在外的艰苦和不易.同时,随着城乡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时,较普遍缺乏“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教育.而社会上拜金主义、攀比意识、个人主义等消极意识的侵蚀,使父母既对孩子缺乏刻苦奋斗、朴实勤奋等传统美德的身体力行的感染,又缺乏正面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教育.还有些家庭把帮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看做是完成家庭教育的全部,缺乏思想感情交流,对孩子的内心世界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在对北京1800名家长近三年的后得出“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不当”的结论.足以说明,目前的家庭教育,客观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欠佳现象.

2.学校教育在重荷下无所适从

长期以来,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不可避免地向智力倾斜.反映在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上,一些地方把能否升入高一级重点学校的人数多少及分数高低用于衡量学校教育的业绩优劣,家长们把子女考上重点中学既而考上重点大学作为唯一的目标.这种忽视学生情感、只重视所谓智力发展的教育,其后果必然是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扭曲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影响教师自身素质的持续提高.

二、缺乏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低效的.

教育工作者普遍感到,由于家庭教育的薄弱或方法欠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教育先天不足”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的成效一般较为逊色,甚至表现出某些性格缺陷.开篇中提及的金华市在读高中生徐力,其性情闭塞自私、怪僻残暴,他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平时母亲在学习上、生活上对他的严厉和苛求,使他产生极大反感,性格又决定他不会寻求亲情间的交流、疏通以求得缓解,而是一味地压抑在心头,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有的家长也发自内心地希望孩子好,但家庭教育又难着边际.再留心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的家庭氛围、人文素质大多是较有利于孩子发展成长的,父母较懂得指导孩子、教育孩子,并以自己对待生活、对待他人的良好态度、言行习惯感染孩子.渐渐地,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在学习上的综合能力呈现出诸多优势.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古今中外的许多杰出人士,一般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一些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士称:家庭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实施的基础,而且是学校教育的最佳先导和有效补充.因为,从一个人接受教育历程来看,家庭教育是接受最早、时效最长、影响最大的教育,尤其是在个性和人格的形成方面.一个人在学前期,是在父母的养育下长大,在小学和中学期间,在父母的爱心和关护下成长,一言一行、一投手一驻足乃至思想、秉性、感悟和文化底蕴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制约子女,甚至影射至子女的人生历程的某些阶段.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最佳整合.

笔者有一名学生周某,原先合家住在土坯房里.改革开放之初,他父母俩经营了家庭搪瓷加工作业,历经跌打滚爬奋发崛起.现在他父亲已成为市里一个大镇的副镇长,母亲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教师.他们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周某在校接受教育的第一手信息,结合自己的奋发史用求真知做真人,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的切身体会教育督促周某,使他明确学习的责任感,学会自主学习.其综合素质、能力较强,学业成绩历居年级优秀,并在老师的辅导下,在市级报刊上发表多篇习作.

许多成功的事例有力地说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整合与相一致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为了取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整合的最佳效果,我们必须共同关注以下问题.

1.紧扣实施家、校整合教育的最佳时期

一般来说,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到完成接受基础教育这一阶段最佳.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多数还在父母身边,便于家、校间的联系沟通,有利于双方教育的整合.再者,孩子学龄越小,心理特征越纯正,可塑性越强,学校、家庭整合教育的效果就越好.

2.关于“笨孩子”

科学家的调查研究表明,智力超常或智力低下的儿童都很少见.在人接受教育的早期所见到“笨”.绝大多数是他对学习的内容不关心、不感兴趣.这时的学校和家庭的教育,都要善于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入手,培养学习兴趣.从中助其长进,助其看到成绩.从不会到会,从会到更出色.其实教育的方式方法到位,良好的学习品质一旦形成,就能转变过来.上述提及的张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3.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注重孩子的“我要学”始终是关键.这里包涵学习习惯、兴趣、方法、责任感、吃苦耐劳、与人相处,能安心静气地坐下来,踏踏实实学进去等良好学习品质的问题,即情商问题.教育界的共识是: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它能有效地、理性地导向和策励智商的发展,达到挖掘潜能的目的.

4.不要心浮气躁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心态,不要心浮气躁,包容孩子的过错,不随意表露“恨铁不成钢”、“怒其不争”的心情,并以最佳形象出现.家长也千万不要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一相情愿地寄托在孩子身上,弄不好只会适得其反;老师要善于指导家庭教育,不能居高临下.只有让家长正确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注重方法的科学性,才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成长.这是说,只有家庭教育的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与学校教育产生较佳整合.

我们提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整合的目标是使孩子能较好地发展成长.关键是双方能结合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以获得最佳成效.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创造出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更好地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