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标解本,科学备考

点赞:32249 浏览:1532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对2013年新课标下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特点的认识

2013年中考结束后,我粗略地看了看全国各地的中考历史试卷,题目总体较难但不偏不怪,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推广,命题技术逐年提高,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为主,注重和突出“新”,以材料为主考查学生能力,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强化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但从试题总的情况看,2012中考新课标各地历史试卷仍继承了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特点和风格,难度上总体相当,体现“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命题思路,顺应现行高考方案.

二、2014年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命题趋势预测

1.测试内容上的主干性与合理性.

在测试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对初中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照顾知识的覆盖面,兼顾乡土史、各地市情知识,考虑高中新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既完成了对初中阶段所学知识的考查,又兼顾了高中学校知识衔接的需要.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能够有效引导教师明确什么是必需的,什么是可以淡化的.

2.测试能级上的基础性与提升性相结合.

历史突出考查再认、再现的能力,主要是识记性的能力要求,兼顾材料处理和运用材料的能力;这样既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体验,又在10分左右的幅度内拉开区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发挥自我优势的余地.

3.材料情境的创设已成为历史命题的主流方向.

获取和解读信息材料并且依靠材料、援引材料解决问题是初中新课程的精神所在.运用包括文字、图片、表格在内的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回忆,促使其调动和运用知识,成为中考命题的普遍趋向.

材料题不仅致力于从材料情境中引出问题,而且很关注依靠材料和援引材料作答,将考生从死记知识的初中教学中“解救”出来.作答必须援引材料和理解材料完成,不等于不学课本知识也能够作答,课本所学知识是完成问题作答的必要背景,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史实记忆作答,只是记忆要求比较低,“学习历史和解决历史问题的好办法,是在材料处理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4.创设学习情境,体现探究性学习思路.

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被中考历史试卷引入了考查范围,试卷试图通过考试传递探究学习的路径,将学习中的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状态、探究的精神通过试卷彰显,成为中考试卷的一大亮点.

依标解本,科学备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初中历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这类试题,不仅在试卷上呈现了一种形式,更在设问本身及其作答的思维过程上,为学生主体进行探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空间.

5.联系热点问题,注重历史的借鉴价值和表征的时代性.

联系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生活),注重时代性,由此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开放视野,是初中历史新课程所极力倡导的,这一课程目标在命题上有鲜明的反映.

这类试题体现两个共同趋向,一是与时政和热点问题相关,二是采用“你有什么启发(认识、建议、打算)”之类的设问考查学生的开放思维.

三、对2013-2014学年初三历史课的复习建议

1.进一步扣住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课本组织教学和命题.

一是确保主干知识的落实,尤其是一级课标要求在教学和命题中的覆盖,使知识层面的考试效度获得基本保障.

二是关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兼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不可偏废.历史试卷的命制,一般都将“简单一些”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但“简单一些”不等于没有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过程与方法,注意知识所包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这也是“基础”.

2.围绕课程标准及时政热点梳理历史专题,加强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及与热点的结合.

(1)中国古代史政治领域的封建统治者加强集权的过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边地管辖)、重大改革及封建盛世等,经济领域的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思想文化领域的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传统思想文化的演变.

(2)近代以来列强对华侵略重大史实及其影响,近代各阶级、阶层对中国命运、前途的抗争和探索,中国进行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艰苦卓绝的历程.

(3)世界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及共产主义运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及其主要影响、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动等.

(4)当年的热点与焦点.

3.加强基于材料情境的阅读与解析的恰当考查与教学.

这里的关键一是材料,二是恰当.要努力创设材料背景下的问题与答案,避免机械的单调的识记与回忆,重视材料价值的有效利用而不是为材料情境而材料情境,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读材料用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要一味地完全强调材料情境的命题和教学,这正是“恰当”的含义所在.

4.重视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和探究性学习的考查.

历史试题的开放性,有诸多思维考查的优势,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泛泛而谈.

探究性学习的考查既关涉学科素养,又关涉学习方法,需要克服形式主义倾向.这对于真正落实新课改理念,引导课堂教学很重要,否则探究性学习就只是静态的、固定的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包装纸.不能真正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初步的发散思维.

5.进一步重视复习的科学性.

复习的科学性,包括对学科知识本身的理解,也包括难度和效度的把握.从难度来看,把复习搞得“博大精深”,实属没有必要且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从效度来说,要做到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都兼顾,识记、理解和运用相协调,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复习要有一定的高中新课程视野,知识选择、专题组合和材料处理都可以在高中新课程的观照(而不是对接)下考虑初中教学的实际.

6.把“练”和“考”作为巩固教学内容、培养学科能力、规范答题习惯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平时练习,还是阶段性考试,都要坚持“精心选题、训练适度、有的放矢、效率为先”的原则.

(1)要遵循“浅”而“精”的选题思路.“浅”,即难度不宜太大,一般为学生应知应会或稍作努力就能解决的试题.“精”要有针对性,目标要明确,可以围绕某个单元或专题中的重大问题及其间的联系展开命题,通过练习,引导复习回归课本.

(2)要坚持有效评讲.做好典型错题统计、思维诊断分析、重点知识延伸、学习方法指导.

(3)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应试心理和应试技巧.特别是对一些新的材料背景,一定要多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对开放性强的试题,要采取自己比较熟悉的观点,然后组织论据,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作答,切忌因不熟悉材料而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答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