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挫折教育

点赞:7564 浏览:313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日渐凸显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已成为当前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概述了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挫折的具体表现,提出了开展心理挫折教育的有效措施,对健全大学生人格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大学生;挫折教育;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竞争和生存压力的加剧,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在校园生活、学习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该群体普遍脆弱的心理素质给他们带来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其成才和发展.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挫折教育既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挫折的内涵与构成

挫折是指个体在实现目标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导致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1].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如环境适应、人际关系、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交友恋爱、求职择业等因素引发的一些心理烦恼、焦虑、失望、痛苦等情绪反应.


挫折的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存在着的目标不能实现、需要和动机不能满足的干扰情境,如理想与现实的挫折、考试与就业应聘的失利、考研落榜等;二是指对挫折情境的认知与评价,这种认知与评价的过程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三是指在对挫折认知评价的基础上,产生情绪或行为反应,如紧张、消沉、悲观忧郁、退缩、逃避、冷漠等.这三方面内容的关系是挫折情境(真实或想象的)引起挫折认知,从而产生挫折反应.

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挫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能力,汲取经验教训,调整目标或策略,从逆境中重新奋起;另一方面,挫折也可以扰乱人的心理情绪,使人心态失衡,导致不安全的行为反应,如不安、愤怒、攻击、幻想、偏执等.

二、大学生心理挫折的具体表现

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变革、人才竞争的社会背景之下,正面临着各种严峻的考验,不少学生在报考院校、选择专业、考级考证、应聘就业等环节中,在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造成挫折时,便不知所措、无所适从,陷入不良情绪的困扰而不能自拔,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孤独心理

孤独是与他人、与社会隔离的自身孤立心态,是一种主观感受.大学生中容易产生孤独感的人主要是学习困难生、经济贫困生以及生理残缺者、严重违纪者、人际交往困难者、情感处理困难者等.很多大学生进入陌生的大学环境后,新的人际关系往往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在行为上无所适从、心理上失落无助,表现出人生没有奋斗的方向、精神的支柱以及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甚至找不到可信任的朋友,由此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空虚感、孤独感[2].加上学生自身存在个性差异、城乡差别以及经济文化背景、生活行为习惯、知识储备等方面的不同,往往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没有主动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去,常常出现心里烦恼无人倾诉的情况,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孤僻、冷漠等心理问题.一旦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便会更加感到孤独无助,从而产生心理挫折.

大学生心理挫折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焦虑心理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时所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一部分学生由于教学方式不适应、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个别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经常沉溺于上网、玩游戏,致使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考试失败,甚至个别学生还因此休学或退学.当然也有不少学生原来在高中都是佼佼者,但进入大学后,由于高等学校人才济济,面对激烈的竞争,他们之间出现了分化,有的学生逐渐发觉自己原来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优越感和自信心随之丧失,对自己的能力开始产生怀疑和动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业受挫、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挫折心理体验.

3.厌倦心理

厌倦是心理疲劳、心理消沉的一种情绪表现.厌倦常发生在对自己的一切失去兴趣、对前途缺乏信心、自我封闭的学生中.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相互间很难做到敞开心扉.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他们心理上的空虚和厌倦.此外,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成熟期,身心迅速发展,他们表现得更加关注自我,有非常强烈的交往愿望,希望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他们缺乏基本的社会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加上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又比较强,这就导致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缺乏自信、理解和宽容的品质,也缺乏合作的精神,从而使他们的人际关系陷入紧张、孤独的境地,特别是性格内向、缺少特长、不善于交际和言辞表达者,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淡漠、沮丧等状况.

4.自卑心理

自卑是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而造成的妄自菲薄,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种自我意识[3].自卑的产生最主要还是因为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的能力素质、外貌体态等都不如别人而否定自己.有的大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面对大学课程多、难度大、要求高等一系列变化,跟不上教学进度,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关爱,在家庭中也往往缺少父母的认同,形成了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加上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有的是在父母的宠爱中成长的,生活上的娇生惯养,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缺乏战胜困难、克服磨难的毅力,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也有的学生甚至未能脱离高考失利的阴影,有一定的挫折感和自卑感.面对就业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家人期待的冲突,职业期望与就业竞争力的反差等都可能导致他们自我评价偏低,对前途悲观失望.

三、开展心理挫折教育的有效措施

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认知的偏差和人格的不健全因素、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教育因素,也有大学教育方面的因素.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