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专业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途径

点赞:28595 浏览:1315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导游专业大学语文要善于借助地域文化的平台,传播地域文化,汲取语文教学素材资源,与之进行有效对接,借助语文的力量增强导游的表现力、创作出有地方元素的导游词、整合地域文化资源为素材库等,更深入地为导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地方旅游经济、文化经济的发展提供直接怎么写作,并在其中拓展课程自身的生命力.

[关 键 词]导游语文教育地域文化

[作者简介]刘中平(1972-),男,江西信丰人,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经管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旅游管理.(江西南昌3301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135-0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怎么写作各种相关产业得到了全面的拓展和提升,由此带动了旅游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游客对旅游怎么写作的多样化与立体化需求,社会对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期望他们具有良好的旅游怎么写作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地方文化习俗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学素养,能够用流畅动听的表达方式向来自各地的游客们推介本地的民俗风情、优美传说.基于这种需求,导游专业、大学语文教育和地域文化,在旅游与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自然而然产生了整合的需要,而这恰恰也是职业教育专业与文化课程改革发展创新的方向.研究职业院校大学语文如何借助地域文化的平台,在导游专业进行有效对接,更为深入地为导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地方旅游经济与文化经济的发展提供直接怎么写作,并在怎么写作过程中拓展课程自身的生命力,成了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一、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与目的

1.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全国职业院校中的财经、师范、艺术等文科类院校大多开设了大学语文类课程,有些院校在教学计划中将其列为文化基础课,有些则在此基础上延伸开设文学欣赏、语言表达训练、应用文写作之类相关课程;理工科类院校则大多只将其列为选修课程,满足学生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和语言训练的需求.在实际的职业教育与专业教学中,由于大学语文类课程对学生的就业怎么写作性不强,大多数教育管理者和学生们认为在大学开设这类课程实际意义不大,认为在学校有更多要学的东西需占用时间去安排,所以对其不太重视.

从目前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方式创新不足,没能做到与时俱进.一方面,从人文教育角度而言,大学语文未能根据青年学生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社会现实,与网络的普及化和冲击力结合起来,从新时代新观念的角度着眼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从实用角度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人文教育,没能与专业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专业性、地域性、时代性、实用性,缺乏现实吸引力.

2.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语文教育专家于漪将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将语文教育的目的定位为教文育人.笔者认为,这个定位准确地把握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尤其适应于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各相关专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语文课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文化课,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提高思想道德与文化科学素质,适应今后就职岗位的需要,对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优良传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紧密相连,为学生的职业能力怎么写作.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职业教育的语文课程需要更注重其工具性而非人文性.

另外,就工具性的角度而言,高等职业教育的语文课程在注重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时,要更注重与专业的结合,强调其针对性与应用性.发挥语文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拓展与学生专业特点与就业相关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质.

二、导游与大学语文的密切联系

1.导游传播的知识其实就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地方特色的表征,是在特定地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这些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是近现怎么发表展起来的新兴城市,还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所以能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兴起,就是因为人们在其中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亦因此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现代旅游者旅游的目的,除了消遣之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旅游增长文化知识,扩大阅历,获取教益.旅游者到某一地旅游,了解的正是当地的地域文化即游览区域所在地的历史人物、自然风貌、人情风俗、民间传说、谚语俗语等各种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导游讲解宣传的基本素材正是这些东西,传播的内容其实就是地域文化,导游词就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就旅游地而言,引导游客了解当地、欣赏当地文化,是旅游地向游客展现的旅游价值所在.地域文化以其本土性特色为当地吸引游客,为当地发展旅游业怎么写作,这正是其存在的理由,也是其保持自身生命力之所在.

2.地域文化通过大学语文来传播事半功倍.游客到各地旅游了解的正是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作为旅游地政府、居民、从业人员和当地企业,向外来游客推介本地本土文化、民俗风情、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不仅可以弘扬地域文化,还可以获取经济效益,将无形的文化财富转化为现实的物质财富.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文化综合性,把它作为媒介来传播地域文化事半功倍.通过语文这个媒介平台来宣传弘扬地域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发展家乡的责任感,还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本土地域文化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本土地域文化的研究探索与深入发掘.通过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本土化,可以使乡土文化资源与语文教学实现有效整合,实现地域文化的有效传播.此外,地域文化的本土性和广泛性特征,决定了全国各地都蕴藏着各种乡土文化资源,而这正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素材之一.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借助地域文化补充和丰富语文教学资源,突破自身的发展困境,拓展生命力,尽最大的可能发挥它的潜在作用.三、导游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途径

导游专业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途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课程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就导游专业大学语文课程应发挥的作用而言,就是要通过拓展专业语文的空间与生命力来传播地域文化,提升导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而其自身则要善于借助地域文化的平台,实现大学语文课程教育的专业化与本土化.具体而言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借助语文的力量增强导游的表现力.为了适应游客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和地方推介地域文化的需要,优秀的导游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社会知识,要涉猎广泛,知识全面,对语言文学、历史地理、社会心理、生活保健、交通旅行、政治经济乃至国际形势都要有所知晓;要对所导景点涉及的自然人文知识多作积累和体验,增长本地域的文化知识.

导游怎么写作集语言、表演和综合艺术于一身,但其表现主要通过导游的讲解展示出来,实质上是一种语言艺术.这就要求优秀的导游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显然,在现代旅游中,四平八稳的介绍式导游讲解已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只有那些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与语言文字功底的导游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如果在讲解中善于借助文学的形象性赋予原本平凡的景物以不寻常的意义,善于借助语言的生动性增强讲解的趣味性,做到语言流畅,绘声绘色地对地方上的名胜古迹进行充分的艺术展现,自然能够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深度化的旅游需求,增强地方自然与历史人文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

2.利用当地文化素材创作出有地方元素的导游词.导游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教育专业化改革的方向就是以导游词作为教学内容,以提高导游语言水平为目的.

高质量的导游语言是导游词和导游口头创作的高度统一.导游讲解怎么写作的目的决定了在内容上的选择应该是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相对正统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但抱着放松休闲目的而来的游客又不希望旅游过程太过正经,总希望导游在作讲解时不是简单地对当地名胜古迹的历史、规模、景观素材做堆砌,而是能突破平庸与常规,满足他们那种“猎奇”的心理诉求.

导游词作为导游人员在旅游景区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解说词,是导游与游客交流思想和传播地域文化知识信息的工具.它既可引导游客观光游览,又是旅游景点的传播载体,在整个游览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游词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地域文化是导游词的重要来源和素材宝库.地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物生活、情感、秉性、爱好、逸闻趣事和民间风俗等,导游员应该善于借用野史资料和神话传说来丰富导游词的内容,塑造生动而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做到正史与野史结合,提升导游词的趣味性、可传播性和可接受性.


在旅游实践中,导游是一门人际交往艺术.导游词不是各种资料的文字堆砌,而是历史、自然、人文社会知识的融合和再创作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具体景区和景点的讲解没有固定不变的权威版本,既有的导游词是素材和基础,可起辅助参考作用,但导游员必须根据所带团的具体情况对导游词进行调整和进行二次创作,并内化为自我的导游词.

3.导游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教育本土化的途径是整合地域文化资源为素材库.导游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教育要实现本土化,就要通过语文教学与导游专业的深度有机结合,将地域文化资源整合为导游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教育内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导游专业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要把导游专业学生知识面的提高建立在导游词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语文课外阅读资源的充分拓展上,丰富旅游专业的课外阅读资料.通过在旅游地人文历史遗迹中的史实、人物和“野史”中的各种神话传说、民间传录、杂记等故事趣闻中,选取既富文学性,又富趣味性的篇章,编写出适合旅游专业学生、从业人员及对当地文化、旅游感兴趣的爱好者的课外阅读资料,不仅可以达到传播地域文化的目的,更可拓展语文的发展新空间,丰富导游词的创作素材.对旅游专业学生而言,可增加课程乐趣,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拓宽专业知识面与视野,在课内外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立足课本、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打开一扇扇乡土文学的窗口、历史文明传承的窗口、地域文化的窗口,使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对家乡的认识,为其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文字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等职业院校应组织从事语文课程教学的教师形成研究团队,大力开展相关研究,探索如何改革语文课程教学,在为专业课程怎么写作中找到突破大学语文课程发展困境的方向,并以点带面,将研究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各类专业,在弘扬国学、弘扬传统和为提升专业能力奠定基础的过程中找到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过程中对语文课程教师的建设要求与方向.

[参考文献]

[1]金白梧.基于地域文化的高职语文对接导游专业之实践研究――以学校教学实例为证[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6).

[2]符秀敏.导游讲解携技巧上路――析使导游语言产生无穷魅力的技巧[J].语文学刊,2013(1).

[3]李越.人文类景区导游词解说庸俗化问题研究――以旅游专业学生实习为例[J].中国市场,2013(28).

[4]杨芳.推进旅游景区导游词的创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

[5]张龙.基于儒家文化的《旅游语文》课程教改[J].语文建设,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