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诚信

点赞:16061 浏览:704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发展,高校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也开始凸显,由此也引发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大学生失信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探究如何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并针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失信原因等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与阐述,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营造优良考风.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诚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诚信;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224-02

诚信既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而诚信缺失则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更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背道而驰,诚信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诚信缺失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因而关注和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日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正所谓“读书以明理为先,立身以诚信为本”,更何况“明礼诚信”一贯被视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诚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1]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无信则不立.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国家早期,哲学、宗教领域的学者对诚信作了主要研究,而关于诚信方面的著作主要以经济和法律领域为主.如亚当·斯密的《关于法律、、岁入及军备的演讲》和朱·弗登博格的《博弈论》等.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诚信研究开始进入了一个活跃时期[2].英、法、美、德等国家民商法中都对“诚信”,“信用”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此外在经济学中,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就是诚信,在人类不断地学习认识中,诚信潜移默化地开始由单纯道德理念转变为法律规范,并广为流传,正如代表着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罗马和古希腊,此时的诚信不再只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种制度.

在中国古代,“诚”和“信”各有寓意.“诚”,即实际存在、真实无妄、内诚于己.“信”即外信于人.春秋前,由儒家提倡,逐步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于封建宗法社会,建立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上的中国传统“诚信”思想正式产生,不过此时的诚信并不是一种平等的道德要求,而是伴随着社会变革,思想冲突逐步演化为忠、孝、仁、义.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墨孟也各有自身见解.不过,孔子也曾讲过“义以生利”,可见“诚信”带有一定功利性,成为儒家道义思想中的一大薄弱环节.在历经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传统诚信进而得到升华,它开始强调荣辱感,信念、良心等思想上的自律,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一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因此,积极营造讲求诚信的社会环境,创建文明诚信的校园环境,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诚信教育,提高自身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好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当代大学生不诚信行为分析

(一)学术失范行为分析

《论语子路》中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学术殿堂的高校,学术诚信是对每一位学子做学问的根本要求,要做学问先学会做人,学术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同时也是对作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求学者来说是最基本的戒律和规范.而在我们的现实教育教学中,诚信失范事件比比皆是,考试屡见不鲜,违背教育初衷,违反考试秩序,破坏学校风气,贻害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营造优良学风.

1.主观因素

学生自身价值观存在一定问题,对学生来说,考试成绩的好坏决定着学生的优劣与否,也影响到学生能否获得奖学金,能否得到肯定、发展党员、获得荣誉等.针对考试,不少学生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宁愿选择铤而走险,放手一搏,更何况考试成风,渐渐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学习考来的成绩还不如那些平时学习不刻苦,考试投机取巧的同学,这无不刺激一些学习中等的学生开始随波逐流,加入考试行列,总的来看,在高校校园中,考试与如影随形.而在完成论文时,网络上随处下载照猫画虎,照搬照抄,东拼西凑,始终坚持着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谬论,诚信缺失.

2.客观因素

第一,学生成绩考核模式单一.

学校通常以某一阶段、某一课程的结课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学校和教学工作者的行为,未能做好言传身教.

教育者工作者队伍中不乏一些行为不端者,打着名牌大学的牌子,凭借学校资源,私立培训班赚钱,有时甚至会纵容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对同学考试、论文抄袭行为持默许态度等,对学生进行不良诱导,造成负面影响.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已不完全是一块净土,教师也再难永葆圣洁,更何谈对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呢?

(二)就业失信行为分析

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严峻形势下,大多数高校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些岗位信息或是发布一些招聘会信息,而对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择业心态、就业态度的指导几乎为零,未能在帮助大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就业准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当前高校毕业生基本为80后,思想开放、活跃,行事大胆,养成毕业生怕吃苦,急功近利,责任感薄弱等特点,最终导致了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对社会、学校都造成了不小影响.

1.个人简历弄虚作检测

个人简历是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能力的主要凭证,因此毕业生们为了争取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机会,在制作简历时不惜弄虚作检测,杜撰社会实习经历、伪造荣誉证书、冒充学生干部身份等,将在一项学校活动中的参加者说成是组织者,、织者过分夸大自己的主导地位,忽略诚实,未能对自己作出客观评价.

2.不认真履行就业协议

大多数毕业生在最初开始找工作时,都比较盲目,再加上得不到学校更为系统的指导,因此往往对当前的就业环境认识不足,定位不准.为避免失业,不少毕业生在面对有单位选择的情况下就草签了就业协议,等到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时就会出现随意毁约现象.这一诚信缺失[4]问题往往会导致用人单位对这个学校所有毕业生的诚信度产生怀疑,有时甚至会采用一刀切,将所有这个学校的毕业生直接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