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绪状态与就业压力的

点赞:5700 浏览:199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前面临的主要情绪问题及相关原因,并尝试帮助大学生找到合理调节与就业压力有关的情绪和健康问题.

大学生情绪状态与就业压力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压力;情绪

工作就业一方面为个体的存在赋予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帮助人们组织自己的生活和时间,是人们获得社会接纳和认可的一种途径.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社会体制使得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同时,与就业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的精神压力源.

一、就业压力与大学生情绪状态及健康的关系

就业压力专指人们在面对就业困境时,所感受到的一时无法消除的压迫、紧张、焦虑等体验.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压力通常表现为:如何为就业做准备、选择何种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业与考研的抉择、就业选择与多方面意见的冲突、遭遇求职挫折等.根据目前的有关理论,笔者认为,就业压力对人的情绪状态及健康发生作用的模式可概括为:压力源—认知评价—表现—病理、生理改变—身心疾病.

二、导致大学生产生就业压力的因素

影响当代大学生情绪状态与心身健康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个方面.

1.内部因素

(1)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随着整个社会紧张性刺激增多而带来的应激和压力增加,许多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环境的要求.不少大学生害怕失败,一遇到困难就自责自怨,或一味埋怨社会和他人,由此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疾病.

(2)情绪发展的不稳定性.大学生情绪处在最动荡和最复杂的时期,强烈的情感需求使他们极易丧失对事物的客观判断;同时,情绪激荡又可能催生极端行为.因此,大学生在压力挫折面前,往往会将自己已经或正在经历的消极情绪极端化,感觉自己遭受他人没有经历过的各种困扰,因而容易产生内心矛盾冲突,从而诱发心理障碍.

2.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一些大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较弱,在各种社会弊端和消极观念的影响下,陷入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深渊,以至于偏离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轨道.从专业领域来看,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让很多学生在对未来设计与选择时充满了迷茫,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又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精神压力.

(2)校园环境.首先,高校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使得当代大学校园在世俗的侵蚀下变得越来越功利;同时,应试教育使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智育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弱化了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引导.

(3)家庭环境.在教育方法上,由于中国家长并不善于与孩子在平等与的氛围里对话,使得孩子在面对压力或遭遇挫折时往往不愿意与家长沟通,长此以往,导致家长完全忽视了学生情感和精神层次的需求.一旦离开父母的庇护,他们可能很难独自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从而产生受到较大的精神压力困扰.


三、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策略

面对就业压力的困扰,大学生应合理选择适当的方法,主动适应环境及身份角色的变换,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行动达到精神上的平衡.

1.自我调节

应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最佳策略是预防,即通过日常积极的准备,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念,调整生活学习目标,保持适度的生活张力,同时积极预防,做压力的主人.

首先,大学生要对自己正确定位.例如,对“我应该有一份好工作”的期望和“在就业面试中屡战屡败”的现实落差引发的焦虑情绪,大学生应学会暗示自己:过去的失败不等于未来不会成功.在失败中发现自我不足,不断积累经验有助于放松身心,摆脱焦虑状态,同时也避免了消极不作为.

其次,做适当的积极归因,遇事时能从事物的两面性出发,既看到其消极影响,也关注其积极作用.大学生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是成功的,也不应将能力归为导致失败的唯一因素.此外,还有选择的求职意向不适合自己,企业的文化与自我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等其他因素.

2.优化就业指导

首先,学校应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开展,使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不仅充分满足高年级学生的需要,还要考虑到低年级的学生,帮助他们提前认识、理解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合理制定个人职业规划,为将来的不确定风险预留缓冲期.

3.加大国家及社会的支持

政府应加强行政监督,对部分谋取私利、任人唯亲的行为严惩不贷,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增加工作岗位,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关主管部门还可以从多方面着手,提高人才市场公益化程度,强化企业人才需求信息的收集、组织与传递,帮助大学生实现多途径就业.

辩证唯物主义昭示人们,存在决定意识,既然就业压力还将长存,就不必奢谈绝对有效的对策.如果从长远观点谈根本问题,那么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