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农学类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点赞:21732 浏览:962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情况和农学专业特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关 键 词】中职;德育渗透;农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64-01

所谓“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意味着学识、聪明、机灵;德,意味着正直、公道、平和、讲原则.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而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知识面窄,他们中一部分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只能选择读中职,一部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选择读中职.而愿意选择农学专业就读的又多以农村学生居多.很多学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选择读中职,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德育的渗透就很重要.如何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很好地进行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掌握好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或者进一步高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有一身过硬的基本功,能立足于社会、奉献于社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每个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一、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科研战场摆在田间地头,几十年如一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在水稻增产方面创造了奇迹,成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一大功臣.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存在于知识背后的实例,用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的伟大人格力量来影响教育学生,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塑造学生坚毅的品格,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从事任何工作,个性人格将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充足后劲的重要标志.因此塑造学生人格,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书育人”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竞争意识

竞争,优胜劣汰,这是动植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法则.在农学教学中,涉及竞争的生命现象、知识和理论,为学生竞争意识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情境.

例如,在介绍猪的群居性时,猪个体在群体中有一个相应的位次关系,而这个位次关系的形成和保持是靠猪的争斗力强弱而决定的.猪的争斗行为常常发生在两头或两群猪之间,一般是为了争夺优先采食权和争夺地盘而引起.群体和个体间必须彼此竞争着,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法则.人类也不例外,只是竞争的内容、方式、时间、空间不同而已.因此,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竞争思想的熏陶,受到了竞争意识的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思考自己将来的人生,如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发展得更好,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职学校农学类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教学中对集体主义教育的渗透

要有集体主义精神,要互相团结.如果只仅仅是一个口号,学生也知道这个道理,但理解就不够透彻.在《畜禽营养与饲料》一书中讲解“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时,我就启发学生:在动物生长过程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那么在一个班级的成长中,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也是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大家的力量汇合在一起,就能排山倒海,战胜一切学习、成长中的困难.

四、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加学习动力

许多中职农学专业的学生家在农村,到学校就读是希望学一技之长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而我们中国是农业大国,四川又是农业大省,通过在教学中穿插讲解一些农业领域创业成功的典范,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

例如:在讲授《畜禽营养与饲料》时,第一课就以希望集团四兄弟创业的故事为开始.改革开放初期,刘永言、刘永行、陈育新(刘永美)、刘永好四兄弟以常人难有的勇气脱下“公服”,当起了专业户.他们从农村最常见的养殖业入手,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完成了从养殖行业到饲料行业的转变,并在饲料行业打出一片天地.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当初的四川新津县新良种场到今天的希望集团,他们已成为拥有近百家企业,年销售收入80多亿元的“中国饲料大王”,成为中国新兴企业发展的典型代表,让全国乃至世界的企业家们惊叹不已.通过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不仅对我国饲料行业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将来自己创业怀揣了一个梦想.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以此让学生坚定了自己在校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从长远来说,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回乡创业.学生毕业走入社会,不是被动等待就业,而是主动创业,为社会增加他人就业的机会,极大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自己致富,也带动周围农民致富,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五、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我们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但又不仅仅是盈利.由于农业的分散经营模式及食品安全的分段监管,使农业生产环节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盲区,滥用农药、化肥和饲料添加剂等现象非常普遍.粮食生产和畜牧业养殖过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和良知,对所用农药和添加剂的成分、危害认知不清,或者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他人生命健康,很容易造成食品源头的污染.比如近些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等.食品安全关系你我他,从专业知识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注食品安全.为生产健康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而努力,能够在行为层面上很好地践行社会公德.

六、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农业生产的过程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如雨水冲刷作用下化肥农药的流失、畜禽养殖污染、开垦产生的水土流失、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的污染等,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据联合国资料,近几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约有500万公顷土地由于侵蚀,盐渍化,污染等人为原因,不能再生产粮食;全世界每年以5~7平方公里的惊人速度,使土地沙漠化.其中过度放牧与过度开耕具有不少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是只图眼前的经济利益还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加深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理解,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的领悟.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情况和农学专业特点渗透德育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说学科专业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中职农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学好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