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点赞:2161 浏览:53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高等院校的逐年扩招在提高全民素质的同时也使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教育已成为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成为普通劳动者,现实与人们的期望发生了极大的矛盾.当毕业生走向社会时面对复杂的形势,心中充满了困惑,而更加疑惑的是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相比,她们面临的就业问题更严峻.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据统计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31.1万人,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增至575.4万人,2011年有660万人毕业生,2012年将达到680万人.这些数据足以让我们感到就业压力的迫近.

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成本偏高和就业率相对低.从微观上看: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花费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她们不断地参加招聘会,发出更多的求职信息;她们准备服装等用品的费用也普遍多于男大学生,甚至有女大学生去制作个人相册,这笔费用少则几百元多则数千元.宏观上看:2011年全国妇联发展部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指出,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

麦可思研究院以2010届大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截至2010年2月底,2010届女大学生签约率为21%,明显低于男大学生的29.5%;在签约类型方面,与国企签约的女性毕业生比男性约低13个百分点.2011年男性就业落实率高于女性4.5个百分点.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就业难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事实上,不仅是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女性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也是相对少的.2011年《新疆统计年鉴》中显示:截止2010年底在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等19类行业中女性从业人数相对较前三位的分别是:农林牧渔、教育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在这女性从业人数最多三类中仅教育行业女性就业人数超过50%,其他两类都小于从业人数的一半.可见女性在职业生涯中依旧处于弱势地位.

二就业难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

第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对女大学生有着消极影响.很多女生在学生时代也是佼佼者,但在成家之后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松懈了干劲,失去了锐意进取的劲头.

第二,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使用人单位对聘用女职工有所顾忌.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现行的《劳动法》对女职工在“四期”(经期、孕期、临产期和哺乳期)内的相关照顾政策是由用人单位独立承担的,这导致用人单位使用女性职员的成本增加,所以用人单位尽可能通过选择男性职员来避免这种负担.只有通过立法和完善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使女性在就业中遭遇的不平等待遇.

第三,社会对女性的生育所创造的价值没有给予应有的社会肯定.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包括社会产品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所以女性生育同样创造了社会价值,且从社会持续发展的角度上讲这种价值比创造产品本身有更大的意义.但女性却因生育受到了消极影响,从而增加了就业难度.

2.个体因素

第一,能力发展不均衡.在大学发展的能力应包括:专业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任何一种能力的欠缺都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因此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既不能过分看重交往、沟通能力而忽视了专业学习;也不能只注重知识水平而忽略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第二,求职者的某些偏好增加了就业难度.多数女大学生愿意选择比较稳定的职业,如文秘、教师、财务人员等,这种偏好使得女大学生求职时在某些领域出现过于集中,增加了竞争强度和就业难度.

第三,女性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就业水平.女性的生理特性和其繁衍后代的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职业生涯.一部分女性为了工作的发展推迟结婚、生育的时间,或者选择丁克家庭这种方式;也有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中选择家庭,在需要时离开职场,回归家庭.这种选择会增加用人单位的成本,当用人单位不易判断女性求职者属于哪一类时往往通过选择男性职员来减少自身损失.

三缓解目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社会方面

第一,加强立法,国家应尽快完善法律体系,通过制定有关男女平等就业权利的法规,保障女大学生平等的就业权利.我国的《劳动法》对女性就业做出明确规定,保障女性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权利,但在落实中还有一些困难,因此给予具体、详细的规定,加强实际执行力,切实维护女大学生的劳动权益,落实女大学生在就业中的平等就业权利是十分迫切的.

第二,加强社会保障、增加社会福利项目和种类,减轻用人单位聘用女职工的人员成本.由社保承担部分女职工产检测等特殊期所产生的人员成本.要为女大学生搭建宽松、平等的就业平台,以制度保证和政策引导的形式,建立合理的性别分工机制协调公正与平等,消除性别歧视,完善各项保障制度.切实保证女大学生的权益和用人单位的利益.

第三,积极构建怎么写作体系,减轻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劳动强度.积极建立家庭事务社会化的怎么写作体系,通过采取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和社区帮助等多种形式相应改变女性在工作单位的承担家庭事务,适当减少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投入,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2.学校方面

第一,了解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对学校以往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是否顺应了社会的需要,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更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学校方面应根据目前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做出积极反应,做好现有专业的调整和强化,提高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女大学生的竞争力.

第二,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做到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双过硬.学校要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于一体.加强与调整学校部分学科建设及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使学生既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也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学校应与企业建立实习培训基地和企业人才培训计划,从而达到大学生与企业共赢的目的.

第三,要针对不同阶段分步开展全程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在入校初期就要让女大学生清晰地意识到将来面临的就业竞争,让女大学生有危机感,同时在不同阶段制定各具特色的教育重点.让女大学生在每个年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和重点,教育女生在校期间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锻炼自己,注重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3.女大学生自身

第一,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包括:(1)要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要正确对待目前的就业形势,既不能忽视各因素对在就业过程中造成的影响,也不能有心理负担和太大的压力,影响求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做到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在心态上要保持积极向上,从容乐观.(2)要树立正确合理的择业观,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大学毕业生在多数情况下对用人单位有过高的要求,企业不能满足,因而放弃就业机会.这是由求职者对单位的要求过高或是有不切实际的希望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应放弃不合理的期望,就业的天地就会宽阔许多.(3)要放弃非理性偏好,包括对地域、职业、行业的偏好.多数毕业生都希望能在经济发达、条件较好的地域找到自己的职位,这些地区的竞争愈加激烈和残酷.放弃对某些行业的偏见和不切实际的期望,清醒地选择一份普通的工作,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才是当前的明智之举.


第二,自身要有过硬的能力素质.立足专业,开拓视野.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体现了自身素质和系统掌握知识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对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经历.大学期间的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乐于动手,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实践是对所学知识的丰富过程,在实践中完善对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程度.同时,参加一两个社团组织,锻炼与人相处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只有较高的综合实力,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最后,女大学生在求职应试的过程中要大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干能力,要自信、自觉、自主地参与求职竞争;不回避、不躲闪,不过分依赖家庭和学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竞争中,只有无畏地去面对才会赢得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