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的功能实践

点赞:9690 浏览:424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选修课的功能解读及实践处理成为横亘在众多一线教师面前一道鸿沟.如何跨过面前的这道鸿沟,我在此谈一谈自己的陋见,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选修课的功能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个人修养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选修课的功能解读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谈及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的区别,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而我想说的是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正像是白米饭之与面条,主食之与餐点,正餐之与甜酒,小桥流水之与大漠孤烟.我是标准的南方人,一日三餐习惯吃白米饭,当然偶尔若是也能吃点洋葱大饼,在我看来也算是改善伙食了,不说味道如何,至少品种更多.正如我虽习惯江南的湿润温暖,也知道小桥流水的温馨宁静,明白细水长流的平淡恒久,但是若然给我一个近观大漠孤烟,策马奔腾于秋风塞北的机会,我必定是心为之驰,神为之往.


故而,愚窃以为在必修课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引领选修课进驻课堂,令广大师生思接千载,神游万里,既能活跃思维,开阔视野,又能丰富生活,提升个人修养.既能游目,又可骋怀,实乃人生之一大快事.

二、选修课的课堂实践

书海泛舟,古今中外,各色风光,令人目不暇接,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似的浅尝辄止;抑或是囫囵吞枣,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不知滋味;抑或是王叔远刻核舟,景德镇烧瓷器似的精雕细琢?则可依照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学生的兴趣程度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灵活处理.而我因为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理解为主食与餐点关系,所以是将选修课引入到必修课中,作为必修课的一个发散部分来处理的.以下谈一点课堂实践设想,仅供大家参考.

1.餐前开胃菜

新课改语文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为中国现代诗歌,中国作为诗歌的国度,诗歌的民族积淀何其厚重,讲解现代诗歌,自然不能回避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虽是选修,我个人认为一定要谨慎对待.故而,在讲授《沁园春·长沙》(必修一第3页)时,为了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纯正的文学赏析品味,我很自然地想要将中国古代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乃选修)和现代诗歌串联起来,令它们成为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于是,我在课堂上给了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设想自己是一名教师,正在备课,需要动笔给《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构思一个导语.并提示学生,联系所学过的中国古代诗歌及相关文学常识,可从词牌名,诗词的起源及发展,咏秋的古典诗句等角度去拟写.在学生交流展示的导语中,有讲述沁水公主故事进而介绍词牌名作用的,有背诵刘禹锡的《秋日》的,有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有背诵杜甫的《登高》的,更让人惊喜的是竟然还有背诵屈原的《湘夫人》中咏秋的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之木叶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9页)的,不一而足.随后,我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着重肯定和鼓励,而该教学设计不仅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令其体验到独立思考“动手动口”的满足感.

必修课《沁园春·长沙》在授课中,联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所开展的征集导语活动,好比一道餐前开胃菜,能有效地激活大脑,亢奋神经,对于主食的大快朵颐,大有裨益,何乐不为?

2.餐后甜酒

在讲解完《采桑子·重阳》(必修一第5页)后,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外阅读《西风颂》(《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中的一篇),比较二者内容、写作手法的异同,进而比较中国现代诗歌和外国诗歌的异同.将学生的发言汇总后,教师作总结:由于地域种族不同,文化习俗的差异,使得中国人整体表现得谦逊内敛些,而外国人普遍表现得自由奔放些.反应在诗歌中,中国诗歌含蓄朦胧,飘渺若梦;外国诗歌汪洋恣肆,热情似火.但是不管写作内容、抒情方式有何不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便是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颂.

郑板桥说:读书明理,做个好人.多读书,读好书,其内在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教化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做一个文学品味雅正的人吧!必修课和选修课联合提供的中外古今众多优秀作品,师生共同研讨,共同进步,这对于研读者在明白事理,陶冶性情等方面的臂助,意义远大.

鉴于这一初衷,我在讲解完《采桑子·重阳》后,补充介绍了雪莱的《西风颂》.这一做法,功效上有点像餐后上甜酒.既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主食消化,又能刺激味蕾,令唇齿生香,回味无穷,岂不快哉?

中外文学长廊,名著佳作,恒河沙数,浩如烟海,灿若星辰,必修课与选修课更是其中的上上之选,如何解读及实践,还有待各位专家学者以及教师同仁的集思广益,通力合作.然依鄙人浅见,即便不能做到至圣先师所言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若能做到“不怡然不点,不欣然不拨”,也应算是不错的尝试吧!

李晓丽,教师,现居湖北大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