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超越自我放飞梦想

点赞:15560 浏览:693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我走过了不寻常的十年.十年来,我潜心钻研教材,认真研究教法,积极投身教育科研,虽然是一名“老兵”,却与许多年轻人一样,努力地去做着自己的课改梦.

1.我常常在想:语文拥有丰富的语言,音乐拥有动听的曲调,而留给数学教师的却是枯燥的数字,靠什么才能让这些数字“动”起来,把学生吸引注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一本书上了解了新课改.全新的教学理念深深地吸引着我,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蹲下身子与孩子说话,走下讲台为孩子上课;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小溪水;成功是成功之母.从那时起,我就暗暗下决心,改变传统“填鸭子”的教学方式,寻找一条能吸引学生“乐学”的教学新途径.

新课改:超越自我放飞梦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课改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一无现成经验、二无资料参考的情况下,我潜心研究,终于摸索出“定向—自学—评价—点拔”四环节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将自学和自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发现和自我体验,不仅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还把学习的乐趣带给了学生,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段时间,我像蜜蜂一样钻在课改中,虽然有点累,但劲头却非常足.然而,学生与家长的态度却给我泼了一瓢冷水.课改初期,就有学生反映:吴老师的这种教法,他们感到很吃力,不适应,不习惯.甚至有家长跑到学校要求给孩子调班,并抱怨说:“自古以来都是教师先教学生后学,教师不教学生会学吗?”是啊,学生们早已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让他们短时间内接受这种“先学后教”的新教法,他们能行吗?

困难面前,我没有选择放弃而是迎难而上.经过反复琢磨,我逐渐体会到:任何一项实验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这好比一部静止的汽车,开始发动要慢,慢才符合运动规律,才符合人的心理状态.于是,我采取了“商量、商量、再商量”的实验策略,不再是居高临下,而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改实验中来.鼓励学生提意见,经常让学生评课,好的教法经过商量保留下来,学生不喜欢的教法则尽量不用.

为了让学生对课改实验有着更深的感受,我曾经做了一个对比试验.第一节课,用新的教学方法去上,即“定向—自学—评价—点拔”,让学生当主角.下课的时候,学生笑嘻嘻地说:“好像时间很短,一会儿就下课了”;第二节课,用过去的教学方法上,即“教师讲、学生听”.结果下课的时候学生纷纷跑到我面前说:“受不了啦!时间太长啦!老师,你还用新方法来教我们吧!”家长的态度也开始起了变化,由原先的不相信要求给孩子调班,到现在认可了放心地把孩子送进我的班级学习.

2.“送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一定会有一个创新的明天”.课改实验中,我注意用活“让”字诀,即通过“问题让学生提出,讲解让学生参与,规律让学生发现,实践让学生尝试,教法让学生愉悦”,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勤思、善辩、会做,让学生在讨论、操作中展示个性,探究新知,从而学会创新学习.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插话,前后左右可自动结对帮助.能读的,让学生自己读;能讲的,让学生自己讲;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做,甚至让学生在涂涂画画、演演唱唱中学习数学.课改实验中,我允许学生“画蛇添足”.我个人认为,“画蛇添足”从一定意义来说就是创新.如果学生稍有“添足”的倾向,教师就给予纠正甚至是批评,学生很可能连“蛇”也不敢画了.另外,我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倡学生向书本质疑,向权威挑战,不轻易相信结论,不拘泥现成的知识,敢于否定,敢于异想天开.

开放的课堂教学像丝丝春雨,也催开了朵朵创新的花蕾.现摘取教学中的几个片断,从中领略新课改带来的收获:

片断一:“把长方体放到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这是教材中的一段叙述.然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把长方体放到桌面上,宽度很窄的情况下能看到它的四个面.

片断二:“正、反比例有哪些不同点”?教材和参考书都只提到意义不同与关系式不同这两点.可是,学生经过讨论后却认为,还有一点不同,即正、反比例的图像不同:正比例是一条直线,反比例是一条曲线.

片断三:五年级“步测”这部分内容里,教材三次提到小学生的一步长度:一次是0.63米,两次是0.64米.实际测量中,学生对这些数据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同样是小学生,同样是一步的长度,为什么书上的小学生超过0.63米,而我们还不足0.55米,是不是教材编错了?”有些胆大的学生甚至把他们的质疑写成小论文,寄给了出版社.

3.一间教室,一张讲桌,一块黑板,条件虽然简陋,但却丝毫不减我对新课改的热情.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撰写的教学论文陆续在省、市、县获奖,其中总结教学方法的论文《“程序评价”教学法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获省级二等奖,总结创新教学的论文《发挥主体作用,实施创新教育》获省级一等奖.更让我兴奋的是,由我负责的《“程序评价、自主参与”教学实验》和《构建开放课堂,引导自主学习》两个实验专题被省市教研部门批准为重点研究课题.

自那以后,我参与课改的热情更高、信心更足、工作更勤奋.我利用活动课时间开设“趣味数学课”、“生活实践课”和小课题研究,还开展了“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等活动.学生的申请通过后,经过认真“备课”,仔细写出“教案”,然后“像模像样”地走上讲台,反串一回教师,过一把“老师瘾”.学生“上课”时,我则坐在后面当“学生”,课后再与学生交流“教学”体会.师生角色经常互换,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亲近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改中,学生的表现简直是太可爱了!记得有一回,我去县城写教具,临走时安排一个老师代班.回来时,她向我描述说:教室里既热闹又安静,台上台下两个“小老师”,一个上课,一个辅导,从提纲出现,到评价讨论以及作业布置,都与我的教法比较相像.如果不是事先知情的话,她还以为是我自己在上课呢!记不清有多少次这样的情景了.因为承担着学校的管理工作,临时性事情比较多,外出时的数学课大部分是学生骨干自发代教的.骨干学生自愿充当教师,学生自己教自己,是新课改让我真正体会了陶行知先生的那首诗:“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