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点赞:10024 浏览:357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阐述了电子信息类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分析了目前学生工程素质较低的原因,介绍了国外高校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一些做法.论文还分析了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如何对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理论与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关 键 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工程素质;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谢勇(1959-),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方宇(1972-),男,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扬州225127)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56-0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有关精神,教育部试行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作.扬州大学作为江苏省重点综合性大学,有部分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作为在地方性综合大学中的信息类各专业,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怎么写作的重任,特别是要在江苏“两个率先”中发挥人才基地的优势.为进一步促进江苏信息化产业发展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深化信息类本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需要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精神指导下,深化教学改革.要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师资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考虑,本文结合扬州大学(我校)情况就培养方案、教学、实践创新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介绍.

一、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1.电子信息类人才的综合素质[1-2]

我校信息类专业主要有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多年来为江苏的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的信息类人才.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使大学生树立工程技术和工程师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工程技术,工程技术是如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对工程师的素质、能力和技术等综合要求是什么?掌握如何成为工程师的途径和方法.

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工程师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信息类人才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体现在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诚信做人、做学问,具有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和能力.文化素质体现在具有中华文化传统的道德和美德,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有较好的人际交往意识.科学素质体现在有较好的科学思维及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意识.工程素质体现在工程意识,实践意识,质量意识,善于从实际出发解决工程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较快地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在科研开发和工程实践中具有市场意识和价值效益意识,在实践中敢于使用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思想,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身体心理素质体现在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有健全的人格,有坚强的气质与性格.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首先要具备这些素质,扬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有文、理、工、商、农、医等学科,这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对于信息类工科各专业,工程素质的培养是本专业的一个重点内容,这就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工程素质理念的教育.首先知识面要宽,基础要扎实.其二是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要强.其三要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和工程素质,站在国际科学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向和办法.

2.目前学生工程素质较低的原因

由于传统培养机制的问题,首先,高校的培养计划一般是立足于校内学校,校内实习受到时间及场所条件限制.有些到工厂实习也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收获甚微,严重制约了学生对工程素质的培养.其次,教学内容体系的学科化倾向较重,学生以考试过关拿到学分为主,所有课程学习都是要考核的,因而学生相对重视理论学习.由于较多实验内容附属于理论课程,学生往往不够重视.其三,缺乏工程型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教师以高学历、高学位为主,青年教师往往是从一个学校门进入另一个学校门,缺乏工程实践的锻炼.又由于目前师生比严重失调,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缺少进企业锻炼的机会.其四,学校缺少聘请业界精英进学校教学的机制,即使有些学校有这种机制,也是落实不到位,学校与企业在人才互动方面渠道窄、流动难.其五,学生对提高工程素质的认识不足,有些实习、设计往往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部分学生忙于考研及各种面试,对安排的实习、设计等学习环节不够重视,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3.如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3]

在国外高校中,德国和法国的工科院校很重视学生的工程训练,以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为例,德国有约三分之二的工程师,一半的企业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毕业于应用科学大学,是名副其实的工程师摇篮.从培养目标看,应用科学大学(FH)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掌握科学的方法、擅长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为保证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用科技大学的学制为4年,采用“3+1”模式,即有两个学期(一年)为实习期,这是决定并影响其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根据其培养目标而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都面向职业和实践,从实际效果出发,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从人才培养方式看,应用科学大学(FH)采用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双元合作教育模式.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是随着企业需求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与企业相互依存.人才培养由校企共同承担,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践教学,并为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从实践教学看,应用科学大学(FH)实践教学的过程与管理均以企业为主导.企业主导应用科学大学(FH)的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新生进入应用科学大学主要学习阶段后,又会有3个月的企业实习,同时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主要来自企业,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学生还要经常去企业参观考察,了解企业工作情况以及实际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实验、设计、实践练习、实习等环节占教学总学时数的2/3,学生有充足的接触实际、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