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的适应

点赞:30748 浏览:1439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新《语文高考大纲》也要求:高考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并不背离,是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前者谈的是对能力的培养,后者讲的是对能力的考查.如果做好了前者,要想取得高考的优异成绩,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我认为平时的教学功用是考前任何手段的纯复习无法替代的.

一、利用字典、词典夯实基础

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非一日之功,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应从夯实基础开始.为达到这个目的,我要求学生做到:

1 每人各准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成语词典》.

2 文本上的注音、注释要在三本词典中去寻找,用符号在词典中显示出来,并将文本上未涉及的该字、词的注音、注释补充在书本上.这样可以实现由书本延伸到课外,扩大识记量.

3 每天看5个字、词的注音、注释.

4 每天看2条成语.

5 每一个星期对该部分的字、词进行抽查性检测.

这样两年下来,学生积累、掌握的词汇量应付高考就绰绰有余了.在高考复习时,再借助一些方法的指导,就更扎实了.

二、打破传统.更新教法

课本上的美文各有其特点,即使是编入同一单元同一体裁的文章也完全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其根本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与高考挂钩.例如:

(一)学习诗歌,就要品味诗歌优美的韵律、醉人的意境,感悟诗人的高尚情操

具体做法如下:

1 借助诗歌的音韵知识,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 通过找意象来品味诗歌醉人的意境,感悟诗人的高尚情操.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选择的那些物象,明确:“青荇”“水”“柔波”.然后让学生把这些物象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想象成一幅画,并用自己的话把它描绘出来(写在本子上,然后口头述说).明确:康河的水缓缓地向前流去,碧绿的水草随风摇摆,似在水中翩翩起舞.我多么渴望做一条水草,与康河的水波融为一体啊!

这样的学习,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并与高考诗歌鉴赏接轨.“查找意象”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抒发的感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长期有意识地这样做有助于诗歌鉴赏水平的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的适应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怎样写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 通过比较阅读,品味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的不同.

我教的《采桑子·重阳》就先让学生去回忆写“重阳”“菊花”的古诗词有哪些.明确: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清照《声声慢》,《醉花阴》等等.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可以带着旧的知识探究新的问题.温故知新.的《采桑子·重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怎样表达的,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就融会贯通了.另外,高考诗歌比较阅读鉴赏是目前的热点题型,再说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高考的鉴赏点.长期有意识地这样做也有助于诗歌鉴赏水平的提高.

(二)学习文言文着重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带着问题学习

具体做法如下:

1.从文本中找出通检测字,有多少写多少,按如下格式归纳:

____或通____,意思是____.

2.除书上的注释外再找几个难解的实词,仿照书上注释的格式,查《古代汉语词典》解决.

3.看文中是否有高考应掌握的虚词,将其归纳.

4.看文中是否有特殊的文言文句式,将其归纳.

这些要求均要学生作为预习作业做在笔记本上,上课前教师检查.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掌握的文言词汇量就会大大增加,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三)学习现代文着重培养学生读写能力

1 利用标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看到一个标题就去思考:这个标题暗示给我们的信息有哪些可从文章的选材、立意上去思考.如果我来写,会怎样构思,列出写作提纲.然后,对照原文,比较一下自己的构思与文本的异同,品味文本的妙处,供自己借鉴.

2 利用文本培养学生的拟题、概括、分析能力.看到文本就去思考:检测使我来拟标题可以拟哪些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拟

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时:

(1)看到标题就去思考,这篇文章应主要写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荷塘,二是月色.这就是这个标题暗示给我们的信息.继续思考:如果我来写荷塘、写月色将怎样写作者又是怎样写的

(2)看了《荷塘月色》的原文,就去想还可以拟哪些标题.拟为《荷塘》《月色》《月色下的思考》,可以吗.经过这一番思考,该文的妙处就不言自明了.

(3)学完后还可借鉴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篇小作文.借景的描写抒写某种情感.

3 对于小说(包括古典的)一般篇幅比较长,怎样长文短教我觉得精心设计一些探究性的话题,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阿Q正传》可这样设计:

(1)以“走进阿Q”为题,写一篇500字的短文初步感知阿Q这个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看文本,更有目的性.学生自己可以完成以下内容:从“六无”——无姓、无名、无籍贯、无行状、无家、无固定职业,具体感知阿Q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生活在未庄社会最底层,暗示其悲剧的必然性;初步感知阿Q是一个质朴、愚昧、圆滑,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具有复杂性格的人,充分体现了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人”来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