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小结,画龙点睛

点赞:4700 浏览:175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提炼,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技能能得到进一步的内化.好的课堂小结能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在课堂上常用的几种小结方法.

【关 键 词】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方法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收尾工作,巧妙的课堂小结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形式不拘一格,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小结,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系统归纳法

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结束时,利用较短的时间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及思想方法等采用列表格或图示的方法加以浓缩概括,以突出要点.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能使学生对整节课有一个清晰的整体印象.例如在学习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这一内容后,我采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识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利用清晰的表格让学生掌握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分别有什么规律,分子分别有什么规律:1,2,3是30°,45°,60°角的正弦值中分子根号内的数值,3,2,1是30°,45°,60°角的余弦值中分子根号内的数值,以及3,9,27分别是30°,45°,60°角的正切值中分子根号内的数值.同时,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还能让学生归纳出锐角的正弦值、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变小的规律.采用系统归纳法能清晰地体现事物的根本规律,反映出事物的共性,让学生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忆深刻,自然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验证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使学生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提高思维的独创性.例如在教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的“不等式的性质”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我采用让学生实物演示的方法进行论证:在一个天平的两边分别放上全新的未使用过的蓝色粉笔1支(以下表示a)以及全新的未使用过的红色粉笔2支(以下表示b),天平向b倾斜,显示b>a,然后我让学生观察如果在两边的盘内再分别加上等量的砝码c,那么盘子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得出结论:盘子仍然像原来那样倾斜,即b+c>a+c.从而验证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取知识、体会成功.

三、问题练习法

新课结束后,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强化,以学生练习的形式或让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来结束本节课.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性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提这样的问题:A离学校10公里,B离A有3公里,问B离学校有几公里.本题没有说明A,B,学校成一直线,破除了学生的定式思维,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再例如学习梯形的性质时,为了让学生增强对图形等积变化的探索和体验,可设计如下的练习题:剪一刀将一个梯形拼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回顾、再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阔思路,并积极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

四、对比比较法

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较是认知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课堂结束时对意义相近或相异的内容进行设问,并鼓励学生自己作出回答,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梯形的中位线后,可有意设问:梯形的中位线性质与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探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中位线进行研究.再例如学习完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后,可将菱形和矩形的性质与两者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进行对比提出疑问,让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避免知识的负迁移现象.

总而言之,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小结,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学习水平上得到提高,让富有实效的课堂“收场戏”达到升华学生思维、画龙点睛的精彩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继安.数学课堂小结的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2010(8):23.

别样小结,画龙点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冯自香.让我们的课堂梳理同样精彩: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结有效性的研究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0(4):13-14.

[3]卢仰红.让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别样红”[J].科技信息,2011(18):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