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下的《中国古代文》

点赞:32455 浏览:1462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专业及课程介绍

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古代文论》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共72学时,4学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已有的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概论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论名著名篇,了解中国古代文论家留下的最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的深刻内涵,初步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的发展脉络,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发展线索,从而加深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和加强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选择型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下的《中国古代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批评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课程特点分析

《中国古代文论》是汉语言本科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之一.文学批评,以业已存在的文学现象为批评对象,重在对真与检测、善与恶、美与丑作出评判.文学批评的具体内容包括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等.因此,文学批评是文学与人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加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大多由于西方文学批评之东渐而得以成立.而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就已十分发达,在某些领域还相当成熟.本课程就是要向大家简要介绍中国的文学批评及其特色和成就.本课程涉及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的主体文学思潮及其发生发展线索、重要文学理论范畴及其演变发展、重要文论家及其主要文论思想、重要文论著作及其理论意义等.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十分久远.从某种角度而言,有文学创作,就会有相应的理论批评.因此,就文学而言,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是它的两翼,两者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对,共同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中国文学批评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它不同于西方的文学理论批评.中国文学批评,是中国古代人对文学创作的理性总结,其中蕴含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文化学意义.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进行研究和总结,有助于深入考察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了解和领会各种不同的批评方法、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也有助于总结民族文化传统,理解蕴含在其中的艺术精神.当然,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的最终意义在于,促进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研究水平,并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提供借鉴.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1、记忆能力方面的下降与理解能力的增强

08秋汉语言本科班的学生大多为成人,其中35岁以上的学生占80%.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识记能力开始减弱,特别是“机械识记”能力明显下降,但成人借助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相对增强.这一特点在07春汉语本学生身上体现的极为明显的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尤其是客观识记知识)的掌握较为浮浅而对主观分析题的理解较为自如.

2、学生学习的功利性

08秋汉语言本科班的学生大多为小学教师,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形成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和课程资料,并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的能力.由调查问卷中关于学生学习目的的回答来看,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较为明显的功利性,约一半的学生选择了“为了文凭”的选项;另一半学生选了“提高自己”的选项.在选择“提高自己”的选项的学生中,我们不排除有的学生含蓄地因此隐藏了自己“为了文凭”的真实想法.因为在授课的过程中,授课教师曾经与某些选择“为了提高自己”选项的学生交流,他(她)们曾流露出自己来学习是"为了文凭"的原因.

3、具有较明显的经验主义倾向性

实践教学表明,成人学习是着重个人经验、强调实用性的学习.成人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对于进一步的学习来说,既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学习来源,也可能成为学习障碍,它直接影响学习者对新知识的解释和归纳.比如,近些年来,由于学术思想的开放,“学术口红”颇有泛滥之势,而这些“学术口红”直接影响了成人学生对学术客观正确的理解与分析.

4、缺乏行之有效的的学习方法

本学期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大,不擅长自己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缺乏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5、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的矛盾冲突

成人学习者与普通学校里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成人学习者的主要时间是用来工作.这就决定了他们总是没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学习.以08春汉语言本科班的学生来说,这个班的学生80%为小学教师,90%为女性,80%的学生已成家.从这个比例来看,学生既要学习,又要兼顾工作与家庭,这样,有时她们难以将全部精力放诸于学习上,从而产生工学矛盾.

三、课程实施方案和一体化设计特色

为配合本次教学改革实践,学期初,责任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教学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对课程实施方案和一体化设计进行了重新整合与设计.本次实施方案与一体化设计的特点主要在于以源系流,以根养叶,注重源头与基础的把握,而不偏执于对细枝末节.

1、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

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代文论博大精深、内容浩繁,看起来纷繁杂乱、琐碎无序,好像没有严谨的理论体系可言.其实,如果深入分析中国古代文论,我们会发现,在这些散落的篇章中恰恰有一个潜在的体系存在着,这种潜体系体现为批评家的总体倾向,既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

中国古代文论受汉语言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用概念、范畴固定和网络自己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时,主要以辩证逻辑而不是形式逻辑为依据,强调通过意会和体悟来达到对其特性的系统说明.古人的意会和体悟无需辨析、说明,这种论述立场和文化选择,以及基于价值论认同而生发出的浓郁的人文精神,不像西方人基于认识论认同而生发出的科学精神,使古代文论的形式逻辑的体系性不够鲜明.然而,细细分析中国古代文论的源头我们发现,古代文论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两大根基,在此基础上开枝散叶,枝蔓交通勾连,共同构架起古代文论的宏大体系.

基于上述分析,本次古代文论的教学内容模块的分类依据就是按照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流变作为经线,将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对其他思想的融合吸收以及其二者思想的相互融合转化作为纬线作为教学模块分类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