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的基石

点赞:9906 浏览:4384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基石,原意是建房子时埋入地下的石头,是建筑的支撑,是稳定的基础.以基石作为谈教育的起点,其用意是强调办教育的重心,坚定以重心开展工作的信念.

教育的基石是什么不妨作如下逻辑推导.学校作为基础教育工作的办学组织单位,要素诸多,行政的办学要素涉及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业务涉及的要素是德、智、体、美、劳等.这些要素中,占有时间和资源最多的是课程.学校的课程由学科、教材、课时构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接受9522课时的教育培养,每年要上一千多节课(小学6020节课,初中3502节课).高中教育阶段的总课时量和年均课时量更是高于初中.不难看出,课程是学校办学的重心所在.那么,构成课程的基本单位又是什么呢课程之内有学科,学科之内是以教材形式体现的专门的知识.由此可见,基础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基础知识,其可以说是基础教育的基石.在上课过程中,有教师,有学生,有课程及教学资源,有教育环境条件,凡此种种均要围绕知识发挥作用.课堂上的知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实践内容和实践对象.学校没有课程,就成了没有内容的空架子i课堂上没有知识,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与学的知识,是学校办学的基石,是教书育人的载体,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根基,也是衡量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育实践质量的一把标尺.

将知识作为基础教育的标尺,检视教育的现实,判断实践重心是否突出.教师围绕知识进行的专业操守、专业思想、专业技能的修炼做得如何,是否有对知识内涵实质的深刻理解,是否对知识所引发的学生素质有准确把握,在教之先做到对教的拥有(教学设计)、教之中对教的把握(教学实施)、教之后对教的反思(教学评价).如果教师将知识当作应试的工具,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刻意划出三七分割、二八定律的固定时段,将教师的主导作用武断地弱化,不追求内涵式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而只寻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短时的效应,那基础教育的基石能够牢固吗从教育科研、教研工作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离开课堂教学的实践需要,离开教师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研究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际需要,而是追求立所谓前沿的大课题,这样的登高而呼,虽居高声远,其意义有多大呢教研如果变成考研(考试研究),变成赛研(评优评奖),变成经验性的听课、看课,变成浅表式的评课,没有深度的分析,更没有超越学科的学习性质、课程实质的宏观境界,没有知识论、认识论、教学论在教研中的有机融入,何以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呢如果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离开业务做行政、离开课程求特色、离开课堂说忙碌,对以知识培养人为轴心的学校工作又有何效益如果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者不尊重以知识育人的办学规律,不尊重面向基层办学的政策保障、政策支持,而是不断强化教育的功利性追求,加入到追求应试教育的行列,那是会出教育发展严重偏向的后果的.

基础教育的基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基础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鲜明地提出要奠定好基础教育的基石,要重视基础教育基石的作用,要对基石多加关注,多进行政策的、理论的研究,多给予人文的、科学的关怀.只有基础牢固了,教育这座大厦才能巍然耸立,避免教育失重、失衡.

(作者: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校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市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