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自觉的内涵实现路径

点赞:3840 浏览:8667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自觉的定义结合起来阐发,教育自觉是活动主体积极主动地认识教育的规范及目标,并在认识上对该规范和目标高度认同,而且在行动上也体现出积极主动、心甘情愿的行动.教育自觉蕴涵着教育规范自觉、教育认同自觉和教育行动自觉的内在要求,而活动主体是最关键的因素.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自觉内涵应当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来阐发,主要体现在教育类型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三个层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自觉实现路径,要着眼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动主体——国家层面、院校领导、教师队伍、高职学生和企业行业.

[关 键 词]教育自觉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罗锋(1983-),男,福建龙岩人,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秘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福建福州350003)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17-03

一、教育自觉的定义

对于“教育自觉”的概念,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从“自觉”的中英文含义出发,引申出“教育自觉”的概念.如湖南文理学院的徐桂芬和李宝斌、齐恒等,在其论文中都依此进行定义,提出“教育自觉”是“源于对教育性活动的深刻认识和对活动意义的肯定判断,活动主体积极主动地排除种种干扰,克服重重困难,朝着教育终极目标持续不断地努力奋斗的一种教育品质”①②.并不约而同地引用了罗章、张诗亚所作的《教育自觉:以〈诗经〉之耳倾听土家山歌》论文中的阐述,指出了“教育自觉”所具有的“守候积极地孤独”“准备长期的等待”等内在要求③.二是从“文化自觉”的概念出发,引申到“教育自觉”.如郭喜勇、刘玉新所作的《从教育自觉走向自觉教育》一文,即是受“文化自觉”概念启发而提出,也认为“教育自觉”是“活动主体积极主动地排除种种干扰,克服重重困难,朝着发展人、提升人的教育终极目标,积极主动、心甘情愿行动的教育品质”④.“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开办的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的,它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提出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概念.这两种思路殊途同归,给出的定义也基本相似,但在对于“教育自觉”的内涵延伸上存在局限性,更多仅从“自觉”的内在品质来阐发,而未对“教育”进行规定.笔者以为,对于“教育自觉”的内涵,除了“自觉”本身的要求,还应着重落脚在“教育”的本质属性上,如此才能更贴切地反映它的内在要求.教育的本质属性目前有比较统一的提法,即“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这也是决定某种教育类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基础教育、大学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类型的区别,都是由此本质属性来定位的.


将“教育”的本质属性与“自觉”的定义二者结合起来,所体现出来的内涵就是活动主体认识到教育应该如此而心甘情愿地去做.因此,我们可以将“教育自觉”定义为,活动主体积极主动地认识教育的规范及目标,并在认识上对该规范和目标高度认同,而且在行动上也体现出积极主动、心甘情愿的行动.对该定义从教育的活动过程进行延伸,“教育自觉”应蕴涵着三个内在要求,即教育规范自觉、教育认同自觉和教育行动自觉.也就是说,无论哪一类型的教育,必须要实现这三个基本阶段:对该教育类型的教育规范自我认识,对该教育性活动的自觉认同,以及在该教育领域上的行动自觉,才能使活动主体从自发认识上升到自觉认同的领域.而这三个阶段中,活动主体应该是最关键的因素.

因笔者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故以下将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角度探讨教育自觉的内涵及实现路径.而且,目前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性尚存一些争议性的认识,因此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自觉显得更有意义.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自觉内涵

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此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类型,在我国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目前无论是院校数还是在校生数,都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从该教育类型产生以来争论就从未停止过.郑州大学的袁广林教授在其《对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再认识》一文中,综合分析了当前对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几种研究观点:实践性、社会性、职业性、应用性与多样性、高技能性、技术性等,并结合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天津、深圳等二十多所院校举职业教育,江苏一些由高职专科升格为本科的高校仍然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以及一些高校界定了硕士研究生层次和博士研究生层次的“应用型”专业学位,论证了高等职业教育是作为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的界定.在文中,他还明确提出,“应用性”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笔者较赞同如上观点.因此,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自觉内涵应当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性”本质属性来阐发.

那么,在具体的认识和行动领域,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自觉具有哪些内在要求呢?从上面对教育自觉的定义出发,笔者认为应该从对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教育规范自我认识、对高等职业教育活动的自觉认同、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上的行动自觉三个维度进行阐述.而综合这三个维度,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自觉又主要体现在教育类型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等三个层面.

其一,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来看.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虽然没有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但从教育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应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类型.《纲要》还提出了“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提高质量的重点内容.这些都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指明了发展方向,这也是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范,也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教育类型的自觉定位.

其二,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产生之端,便在努力寻求自身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多年来,人才培养目标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完善的过程,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高技能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及到2011年5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首次提出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新概念.特别是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怎么写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我们可以确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新定位.从这个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高等职业教育一直都在为自身这一教育类型寻找独特的、贴切的人才培养目标.综而观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总是围绕着高职人才的类型、层次和就业岗位、内容来定性的.那么,这个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探索和定位,应该就是对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一种认同,也理所当然地要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举办者、管理者、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认识.

其三,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自觉内涵上实现了对教育类型的自觉认识,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自觉认同,关键的环节还在于行动上的自觉,即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行动自觉.当前,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可谓风生水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刘福军、成文章所著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书,综合研究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现状与问题,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等,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建构类型,以及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构建的对策措施.姜大源研究员更是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哲学维度、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思考等多角度,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马树超研究员则直言不讳地指出,最近10年我国教育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认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正迸发着前所未有的改革热情和发展冲动,到处都是改革的动力,到处都是发展的机会,这是在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中都未曾有过的景象”⑥.总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工学结合模式探索等热闹的景象,正是基于对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认同和模式的认同,从而在行动上产生了无穷的自觉动力.

以上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自觉内涵进行内在要求,但正如文章第一部分指出,教育自觉的关键因素在于活动主体.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自觉的实现路径,应当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动主体来厘定.

三、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自觉的实现路径

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动主体,无外乎举办教育的国家层面、具体办学的院校领导、教学实践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的高职学生以及参与办学的企业行业.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自觉的行动上,各个活动主体既统一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内,又各自侧重地在认识和行动上践行着自觉意识.

其一,国家层面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觉.当前,国家已在纲要的层面上对职业教育10年发展规划作了具体定位,明确了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并对政府层面、行业企业层面、院校层面进行了指导性的规定.近年来,国家更是不断强化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引导,有力地增强了国家层面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觉意识.以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重要文件出台为标志,高职教育进入了强化政策导向、强化高职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历史阶段.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则进一步使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作为职业教育乃至我国整个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突破口.

其二,院校领导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觉.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自觉,高职院校校长的领导能力和办学理念更是极为关键.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将“领导能力领先”作为示范院校入选的首要条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则将领导能力建设作为骨干院校建设的主要内容,要求骨干院校“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提升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因此,提升高职院校校长的特质和能力,增强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觉意识,是实现高职院校改革建设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的领导需要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目标,要领导组织制定适合本校发展、体现本校特色的教育规范和发展规划,以及领导本校积极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改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重视高职院校校长特质的养成和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校长则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努力形成既有一般大学校长的基本特质,又具有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基本特质和能力,如此才能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自觉擎起一面引领的旗帜.

其三,教师队伍实践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觉.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一支水平高、素质高、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但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表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2009年)》显示,目前高职教师队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教师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双师”素质教师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二是多数地方的高职教师评审标准不适应高职发展要求;三是体制限制,“双师”教师引进渠道不畅,尤其对大企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难具真正吸引力;四是制度真空,高职教师入职标准与“双师”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缺失.因此,扎实做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实践高等职业教育,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内容:教育过程中融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过程中采用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教师队伍自身所具备的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素质.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高职教师队伍要始终明确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既要着眼于技能型,又要着眼高端、专门的要求,努力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真正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模式,如不断创新产学研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双证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项目导向、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工作过程导向(学习领域)、工作过程系统化等课程改革思路;在自身素质上,则要强化将学历和在业界的工作经验相结合,努力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这些内容,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师队伍要从自发的行为(学校要求这么做),到自觉的认识(我应该要这么做),再上升到自觉的行动(我已能自主地这么做).只有教师队伍实现了从认识上的自觉到行动上的自觉,高等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实践和实现教育自觉内涵.

其四,高职学生实现成才目标的自觉.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虽然他们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接受主体,但也仍然具有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自觉的主动性内涵,即他们的成长成才目标.近年来,虽然有不少高职院校的招生陷入困境,但总体而言,选择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呈现出不断走好的趋势.分析其原因大概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目前本、专科招生计划数基本持平,而考生人数却不断增加,面对越来越大的升学压力,导致考生复读意愿降低;二是考生就读目的更现实,选择就业导向更加明确的职业院校成为一个选择;三是独立学院(三本)收费较高,学费压力过大;四是不少高职院校专业实力和就业率持续保持稳定增长,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五是职业院校录取线不高,更多毕业生能够普遍就读.无论是自主选择高职还是被迫选择高职,一旦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中,高职学生就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自觉意识,才能真正实现成才目标.要在认识和行动上形成自觉,首先需要高职学生明确学习和成才目标;其次需要学校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引导和专业教育;再次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素养教育和创业创新意识培养;最后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总体来说,这些要素都属于高职人才的基本要求,既需要高职学生自身确立自觉意识,也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不断增强自觉的行动.

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自觉的内涵实现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其五,合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自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色.目前,国家层面已不断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如推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制度规范,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更多行业和企业举办职业院校,并鼓励职业院校进行企业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等等.目前,企业和高职院校合作已有不少成果,如成立相关产业职教集团,校企双方合作成立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教材、共同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等.但不可否认,目前不少行业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仍然不够高,还需要政府、行业和学校等各方进一步统筹协调,在政策层面、优惠扶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等方面加强引导,促使合作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进一步提升.

[注释]

①徐桂芬.坚守“积极孤独”中的教育自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6):197.

②李宝斌,齐恒.教育自觉理念下的教师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8(2):67.

③罗章,张诗亚.教育自觉:以《诗经》之耳倾听土家山歌[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54.

④郭喜勇,刘玉新.从教育自觉走向自觉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8(8):1.

⑤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90.

⑥马树超,郭扬.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非凡成就和经验[J].中国高等教育,2009(17):14-17.

[参考文献]

[1]袁广林.对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再认识[J].教育探索,2010(5).

[2]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任君庆.高职院校校长的基本特质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4]朱振国.“软件”需要“硬”建设[N].光明日报,201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