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高校按类招生下专业分流实践的

点赞:24081 浏览:1081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前,许多实行了按类招生的地方高校都先后进行了专业分流的试点.专业分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资源配置、专业布局和学生个性的满足等方方面面.本文结合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对地方高校专业分流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分流的具体对策.


关 键 词:地方高校;专业分流;成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30-02

为拓宽专业口径,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给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成才空间,近年来许多地方高校纷纷实行了按类招生分流培养人才模式改革.学生进校后不分专业,按学科大类培养,一至二年后再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社会需求等情况选择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分流.专业分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资源配置、专业布局和学生个性的满足等方方面面.目前实施按类招生的各地方高校都先后试行了专业分流,其现状如何,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探讨.

一、按类招生专业分流取得的成效

1.各校的专业分流规范有序.近年来一些地方高校在重点大学的感召下,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按类招生专业分流的试点工作,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专业分流的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对专业分流的原则、模式、依据、程序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关于专业分流的原则:都坚持了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既考虑社会需要,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原则.关于专业分流的模式:主要有“2+2”、“1.5+2.5”和“1+3”三种模式,不管是那种模式,学生都要在完成基础平台的课程后再在大类内进行分流.关于专业分流的依据:大多依据“志愿+成绩”的方式进行.关于专业分流的程序:都包括了制定专业分流计划,公布专业分流时间,专业宣传介绍,填报志愿,确定分流名单,经公示后上报学校主管部门审定并备案.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实行按类招生专业分流,减少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学生入校后经过3到4个学期的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激发了学生对专业选择的理性思考,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由于很多学校都依据志愿加成绩的方式进行专业分流,成绩是第一位的,很多学生为了选择到自己满意的专业,学习更加自觉主动,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3.促进了弱势专业的调整与优化.学生在所学学科大类内进行专业分流,按所学学科所包含的专业数填报志愿.一些地方高校规定:原则上学生填报专业分流志愿数少于20人(有些学校是10人)的专业一般暂不开设,该专业在第二年专业分流时如果仍少于该数,则该专业在下一年暂停招生.专业分流使弱势学科专业发展面临萎缩和调整,强化了弱势学科专业的危机意识.弱势专业只有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专业内涵发展,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因此专业分流对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必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按类招生专业分流存在的问题

1.专业分流不能充分满足每个学生的志愿.由于出于对新专业、长线专业等所谓“冷门”专业的保护,目前地方高校专业结构调整还不够彻底,专业分流不能保证学生的专业选择人人如愿.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和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学生们趋之若骛,争先填报,冷门专业却无人间津,最后只能根据学生成绩分流.自愿未能得到满足的学生尤其是入校时高考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对此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

2.弱势专业的学风问题比较突出.专业分流出现了两极分化,成绩好的学生大都集中在优势专业,而成绩差且贪玩厌学的学生集中在弱势专业.差生组合在一起,觉得所学专业前途渺茫,学习动力不足,逃课现象严重,班级凝聚力差,集体活动开展难,学生之间学习交流少、相互帮助不够,学生管理难度加大,这将不利于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培养,同时也给大学班级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

3.专业分流的宣传工作滞后.按类招生分流培养,对于这一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广大的学生及家长并不是很清楚.何时分流,怎样分流,学生在入学时知之甚少.为了做好专业的分流工作,确保专业分流顺利开展,每个学校都是在实施专业分流前夕,才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让学生了解各专业的情况以及分流的原则、时间、依据和程序等.由于学生对专业现状及分流的情况了解太晚,时间太仓促,以至影响学生作出合理的专业选择,加上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学生选择专业还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4.成绩优先势必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目前在地方高校实施的专业分流试点中,都是依据“志愿+成绩”的方式来进行,根据志愿的填报情况和总成绩排序对各专业进行录取分流,第一志愿满额,则分流到第二志愿,在第二志愿也满额的情况,则分流到第三志愿,以此类推.专业分流的成绩一般是专业分流前几个学期的必修课平均成绩,有的学校还要参考分流考试成绩或高考成绩.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势必影响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社团活动、学生工作的积极性,会影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加强专业分流工作的对策

1.加强专业建设,给学生更多专业选择机会.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学生经过1到2年的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学习之后,要进行合理的专业分流.学生选择专业的主体依据是专业建设所显示出的竞争实力,即专业的师资力量、发展前景、就业质量等.在按类招生的时候,一些俗称为“冷专业”的能暂时生存下来,但到后期分流的时候,仍然是“冷专业”的话,其存在就会面临尴尬的境地.所以,按类招生分流培养,不仅不能忽视专业建设,反而还应该加大专业建设和改造力度.学校应对那些发展前景好、目前相对弱势的专业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植,切实加强弱势专业的师资队伍,改善实践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弱势专业变为热门专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

2.充分发挥班导师作用,提早对学生进行专业分流的指导.要保证专业分流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充分发挥各位班导师的作用.首先,要选择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和思想品德高尚的专业教师作为班导师,因为他们对本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情况最为了解,掌握了专业的大量信息,在专业方面能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其次,班导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选课、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再次,班导师还要提早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从学生入学后就可以开始,尽可能早地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及专业分流的有关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对专业的认识,兼顾自己兴趣与特长,帮助学生作出理性的专业选择.

3.重视思想教育,切实加强弱势专业学风建设.专业分流导致差生多半集中在弱势专业,由于他们的专业志愿未得到满足,思想波动较大,甚至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对此必须及时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心热爱自己所学专业.另外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带动弱势专业的学风建设.教师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专业的前沿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的兴趣、包容学生的个性.用自身的职业道德塑造学生、敬业精神感染学生,业务水平提升学生.

对地方高校按类招生下专业分流实践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专业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建立学生综合量化考评办法,以“志愿+考核”方式进行分流.为了激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促进学风建设,同时为学生专业分流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应该建立学生综合量化考评办法,以“志愿+考核”方式进行专业分流.考核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成绩考核积分,占70%;第二部分是综合素质积分,占30%.其中学习成绩积分既包括学生在专业分流前几个学期的必修课平均成绩,又包括学生的高考成绩(占10%);综合素质积分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参与学科竞赛、文体活动、评先评优、担任学生干部等方面的积分.学生综合量化考评是评价和衡量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情况,应该作为学生专业分流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李玲霞.按大类招生下专业分流的具体实践[J].吉林教育,2008,(16):12

基金项目:201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101203)“地方高校按类招生、分段式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熊晓燕(1965-):女,汉族,教授,四川邻水人,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