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应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点赞:11796 浏览:4683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人文素质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却不尽人意,应加强和完善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人文素质.

关 键 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14-02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身体素质”,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重点是指人文素质,它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最基础的素质,是人的基本品质.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自身实践,使其内化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与人共处、与社会交往的能力.目的是使大学生在学会做事的基础上,更学会做人.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人文精神的底蕴上就稍逊一筹,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实力,如专业设置、师资力量、人文环境等方面就更显薄弱,人文素质教育基本是以“两课”取而代之,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缺失,造成了部分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较低,具体表现在:人文精神、人文情感贫乏,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人格境界不高,心理素质欠佳,价值观、道德观混乱,进取精神不强,缺乏社会良知,对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学科的常识知之甚少,缺乏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下述几种:

1.部分高职院校对办学宗旨的理解存在偏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一些高职院校认为,高职教育既然是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办学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在教学资源的配置、课程的设置上都以技术、技能学习为主,出现了“技术至上”的倾向,人文课程可有可无也就在所难免了.

2.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普遍流行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种重技术、轻人文的观念,不少家长也认为只有学好数、理、化、外才是学生的最佳出路,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把文、理科截然对立起来,使得一些学生偏重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人文社科方面的修养.殊不知凡有所建树,有所成就的人物,包括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在人文素质方面更是底蕴深厚.

3.实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软、硬件条件较差.这方面既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对象的因素.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缺少人文学科底蕴,在师资引进及培养方面,只侧重于“双师型”教师,人文学科师资力量不足;图书馆藏的人文社科类的图书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的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等,也缺少人文精神的渗透.学生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和生源相较于其他高校,其综合素质明显不及后者.学生也多数是理工科考生,其人文素质基础亦远不及文科学生.


4.现实的社会需求,亦使高职学生忽视了人文素质的修炼.高职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的压力,能够顺利就业是大多数高职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动力,而大多数用人单位首先偏重就业者的技术、技能,重视具体工种的“上岗证”、“操作证”、“等级证”,而相对的忽视就业者的综合文化素质,客观上也使得高职学生缺少学习人文知识的动力和激励机制.

二、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如何强化和深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其对策和措施有:

1.高职院校应明确办学宗旨,正确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同时也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培养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应力行素质教育,正确认识技能、技巧和人文素质的关系:技能是立世之基,是一个人谋生做事的手段;而人的人文素质是立世之本,是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准则.学校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怎样做人,而后才教其怎样做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校方应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把对未来接班人的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提到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兴衰的高度来认识和实践,西方发达国家都极为重视对国民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养成,更何况我们正处于民族复兴的时代和国度.

2.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学校要在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软、硬件条件上面下功夫.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文社科方面的教师和专家,开设人文社科方面的科目和课程;加大相关的物质投入(如图书、校刊、活动场所等)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到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而且应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不仅是作为选修课而使得教师和学生敷衍塞责.

3.教师的言传身教、示范引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身为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论是教什么学科的,都应该做到人格高尚、品行端正、学有所长,堪为人师.科学研究证明: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父母和师长的人格特征、品性情操、言谈举止,无不深刻的影响着孩子或学生人格的形成并留下深刻的印迹.“正人先正己”,这就要求教育者率先垂范、堪为人师.

4.打造浓郁的人文环境氛围.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靠学习和教育,也离不开人文环境的熏陶.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必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们强调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我们亦应营造出校风严谨、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氛围;打造出湖堤柳翠、春风拂面、设施齐全的生活环境;呈现出教室里书声琅琅、体育场上龙争虎斗、阅览室里沉思饱读,文化墙展现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景象.

5.全社会多方合力,共同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在当今市场化、经济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时代,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学生也不仅局限于学校这块净土,社会风气、社会风尚、道德水准、价值评判,无时不刻地影响和感化着青年学子,“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也必须放到社会这个大课堂来思考和实施,所以说,对青少年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客观上要求社会各界、各部门共同努力,诸如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规章制度的形成和执行、社会环境的净化、家长亲朋的规劝引导等等.

6.建立人文素质的评价和奖惩机制.一个人其人文素质的高低,可以定性,却不能量化.我们评价一个人文韬武略、知书达理、彬彬有礼、谦谦君子等,就是对其人格的褒奖;评价某人自私贪婪、不学无术、狂野粗暴、不知廉耻等,就是对其人格的贬损.正常人,都希望得到外界和他人的肯定的评价,如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见义勇为人物等,社会需要这样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以弘扬正气.

刍议应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人文素质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不仅需要专业人才,更需要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深厚人文素质底蕴的全面发展的通才和全才,为此,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义不容辞和任重道远的.

作者简介:陈以鸣(1957-),男,成都人,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攀钢党校)政教部,高级讲师,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多年从事思想政治及法律课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