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心理委员制度现状

点赞:25266 浏览:1178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不断出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的模式——心理委员制度,受到了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以近7年来国内有关心理委员的研究为基础,对心理委员制度的研究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心理委员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 键 词: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06-03

一、研究概况

国内对心理委员制度的系统研究始于2005年,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以“心理委员”为题名搜索2004年到2011年12月期间发表的文章,一共搜索到111篇,同样以“心理委员”为题名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搜索2005~2011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关心理委员的研究,共有11篇.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检索到1篇硕士论文,0篇博士论文.从研究层次看,有59篇属于基础研究,26篇属于行业指导研究.根据文献总体内容来看,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文献数量呈逐年快速增加趋势.2005~2009年四年间的文献数量偏少,一共59篇,2010~2011年两年的文献数量则快速增长到52篇.二是高质量的核心期刊论文少,博士论文0篇.三是对心理委员的制度建设的理论研究多,而对心理委员的工作状况,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少.

国内心理委员制度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研究内容

从已有研究文献分析,研究内容主要是在心理委员的制度建设、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面.

(一)关于心理委员

心理委员制度,是在借鉴国外朋辈咨询的基础上,以高校原来的校级心理咨询中心为基础,在各个院系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体系,主要以学生为主[1].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连接老师和广大学生的纽带作用,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大意义.心理委员最早见于浙江海洋学院和天津大学,早在2004年,天津大学就率先建立起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将心理委员为机制基础,在全国高校产生巨大反响[2],随后国内众多高校和中小学迅速建立和应用这一机制.心理委员由班级学生担任,需要遵循平等、真诚、尊重和助人的原则,其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为班级同学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二是负责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事务和活动;三是密切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上报出现的危机情况.

(二)关于心理委员制度的具体内容

目前国内关于心理委员制度的研究主要以心理委员的选拔与任用、工作职责、培训、管理与考核为研究内容.

1.心理委员的选拔程序与聘用要求.根据现有研究情况,心理委员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产生:个人自荐、班级同学、参加心理咨询面试、辅导员考核、心理专业教师培训.心理委员需要保持连续性,不应轻易更换合适的人选.因此选拔应该遵循自愿和科学原则,自愿报名,科学选任.目前班级心理委员选拔的一般要求是心理健康、乐观进取、关心同学、乐于助人、人际交往能力强、细心负责、组织能力强、能做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工作等.

2.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研究者普遍认为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三项:①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和谐融洽的班级心理氛围;②积极开展同辈间的心理咨询,积极帮助同学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扰;③密切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发现危机情况及时上报[2].部分研究者认为还应包括其他一些内容.张丽琼认为心理委员职责还应包括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及时撰写工作日志,鼓励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等[3].也有研究者将心理委员工作简要概括为“宣传、关注、倾听、报告”.

3.心理委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原则和培训评估是目前研究者进行深入探讨的四个方面.在培训内容上,大多数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职责认知和职业道德四个方面是培训的主要内容.刁静等人认为心理委员培训应分为入职培训和在岗培训两个阶段[4].周璠认为培训内容应包括行政培训和业务培训两部分,要系统并侧重实用[5].孙祖皓认为对于心理委员的培训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委员在培训内容上侧重点有所区别,基本技能是重点,具体的咨询方法是次要,做到分类别层次、有侧重点地灵活安排培训内容[6].在培训方式上,主要有讲座讲授法、团体心理辅导、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李荣志等研究学者认为可以将学校团体社会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和个案社会工作法引入高校心理委员培训中[7].在培训原则上.徐浩认为应遵循专业、科学和实践性的原则[8].孙祖皓认为应遵循分层次、有侧重灵活安排的原则[6].在培训效果评估上,研究较少.梁利苹认为可通过总结个人成长体会、个案分析报告和试卷考核三种方式评估心理委员的培训效果[9].柳珺珺在“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进行心理委员培训中采用《辅导效果问卷》和《我的收获开放问卷》进行效果评估[10].

4.心理委员的管理与考核.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对心理委员的管理和考核应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完善的组织管理结构和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徐浩认为可通过建立校级心理辅导站和各院系心理辅导分站,将各班心理委员纳入分站统一管理的方式,加强心理委员的自我管理.对年度优秀心理委员进行表彰并直接授予为学年优秀学生干部称号[8].孙祖皓认为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激励,首先要有一定措施确保心理委员可以顺利实现自己的权力.这些权利至少应包括:拥有参加各种心理知识培训的优先权、享受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可以获得系院的物质资助、可以在期末评奖评优中给予考虑[6].周璠则认为班级心理委员的考核应以专业咨询师和辅导员定期通过谈心、交流等口头形式或班级心理状况记录、心理档案等书面形式对其工作进展情况和思想境况予以考察,同时也应按普通学生干部的要求进行考核[5].黄晓芳提出对心理委员的考核不能采取以往“半数通过”的传统机制,应采取年终聘任制与阶段考核制相结合的全新考核机制[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