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劳动和职业教育

点赞:25278 浏览:1174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劳技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有重要地位.对智力残疾儿童来说,劳动和职业技术教育则尤为重要.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实际,从年级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制定和实施、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诸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 键 词:弱智儿童;劳技教育;探索

劳动和职业教育是残疾儿童实现全面发展,将来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手段,是培智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普遍应用的技能.基于弱智儿童自身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劳动技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通过自理劳动、家务劳动、手工艺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等途径,使弱智儿童养成劳动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为日后进入社会、进而自立于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我校在对弱智儿童的劳动职业教育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路子.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内容

低年级(1-3年级)阶段以自我怎么写作为主,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弱智学生的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教学内容上,每个年级约安排16项劳动技能.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每学习3-4项内容,就进行一次综合练习.

中年级(4-6年级)阶段以学习家务劳动为主.要求学生学习管理自己的生活、料理家务,并适当地参加公益劳动及简单的生产劳动.

高年级(7-9年级)阶段,以学习简单生产劳动为主.要求学生在学习管理自己生活和料理家务的基础上,掌握一些简单的职业技术技能.

以上各年级的教学内容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但教师要详细记录调整原因.

二、采用多种教学的组织形式,完成教学目标


我们主要从以下七个渠道完成教学任务:

(一)上好劳动技术教育课,这是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主渠道.1-4年级每周安排2节劳技课,5-8年级4节.

(二)在其它学科中渗透劳动技术教育.在文化课中渗透劳动技术教育是提高学生能力、强化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

(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实践证明,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掌握,光靠学校教育是不行,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建立各种兴趣小组.我校分别设立了编织、缝纫、书法、舞蹈、剪贴等多个兴趣小组.采用了打破年级界限,按智力、能力、爱好自由选择,适当调整的方法,保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技巧,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三、遵循多原则指导劳动技术教育教学工作

(一)适当性原则.指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要适合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和个体本身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学生每一堂课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所收获.例如学习《削铅笔》一课,较好的学生要学会用小刀子削铅笔的方法;较差的学生只掌握用转笔刀削铅笔;再差的学生能认识铅笔刀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削铅笔就可以了.

培智学校劳动和职业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技术教育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激发兴趣原则.由于弱智儿童缺少良好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兴趣.

四、建立评价体系,及时对劳技教育教学成果进行评价

对劳动技术教育效果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测验的内容:

1、劳动基础知识: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

2、劳动基本技能: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技能.

3、劳动态度和习惯:包括是否遵守纪律、认真负责,劳动是否有始有终,持之以恒等.

(二)测验的形式

分理论和实践及平时表现三部分进行考核.理论考核采用笔试、口试两种形式.低年级以口试为主,高年级以笔试为主;实践考核是通过现场操作比赛的形式进行,当场打分.平时表现是以日常的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及劳动态度为主进行打分.

(三)计分方法

采用等级评定法.即优、良、中、差.三种考核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理论20分,实践40分,平时表现40分.三个分数之和达到90—100分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中等,59分以下为较差.

五、劳动技术教育所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弱智儿童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学生在许多方面都有所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了劳动素质和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2、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锻炼了他们的毅力,树立了初步的劳动观念,懂得了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

3、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补偿和矫正作用.使他们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扩大、加深了,感知觉和动作协调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还增进了弱智儿童与周围人员的交往,培养了交往能力,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协作等良好的品质.